第四章:龙困浅滩,虎落平阳 (第2/3页)
楚山河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林家的事情,我也有所耳闻。那王艳确实不是易与之辈,你离开也好。“
陈凡有些意外:“楚老认识林家?“
“在江北,谁不认识林家?“楚山河笑了笑,“不过我与他们并无深交,只是偶尔在一些场合见过几面而已。“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了济世堂。
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三层建筑,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门前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上书“济世堂“三个大字。虽地处闹市,却自有一股清幽之气。
走进医馆,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大厅内宽敞明亮,左侧是药柜,右侧是候诊区,此时已经有不少患者在等候。
“师父,您回来了。“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女子迎了上来,看到陈凡时,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小月,这位是陈凡陈先生。“楚山河介绍道,“陈小友,这是我的徒弟,苏明月。“
“你好。“陈凡礼貌地点头致意。
苏明月约莫二十出头,容貌清丽,气质温婉。她好奇地打量着陈凡,似乎不明白师父为何会对一个年轻人如此客气。
“去把东厢房收拾出来,以后陈小友就住在那里。“楚山河吩咐道。
苏明月明显愣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是,师父。“
陈凡连忙道:“楚老,这怎么好意思......“
“诶,不必客气。“楚山河摆摆手,“济世堂后院空着也是空着,你住下来,也方便我们交流医术。“
他顿了顿,又道:“如果你愿意,可以在医馆帮忙,我会支付你相应的报酬。“
陈凡心中感动,知道楚山河这是在帮他,却又顾及他的自尊,没有直接施舍。
“多谢楚老,我愿意留下。“陈凡郑重地说。
楚山河满意地点点头:“好,那就这么说定了。你先随明月去安顿下来,稍后我们再详谈。“
跟着苏明月穿过大厅,来到后院,陈凡才发现济世堂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前厅是诊室和药房,后院则是一个精致的小园林,假山流水,花木扶疏,环境十分优雅。
“东厢房一直空着,但每天都有人打扫,很干净的。“苏明月推开一扇雕花木门,里面是一个简洁而雅致的房间。
“谢谢。“陈凡真诚地道谢。
苏明月好奇地看着他:“你真的是医生吗?看起来好年轻。“
“略懂一些医术。“陈凡谦虚地说。
“师父很少对人这么客气。“苏明月若有所思,“你一定有什么特别之处。“
陈凡笑了笑,没有回答。
安顿好后,陈凡回到前厅,楚山河正在为一个患者诊脉。他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发现楚山河的诊脉手法十分独特,显然是有真才实学的。
“你这是肝火旺盛,加之最近熬夜过多,导致气血不畅。“楚山河对患者说,“我开个方子,你按时服用,最重要的是要调整作息。“
患者连连称是。
待患者离开后,楚山河才转向陈凡:“小友觉得刚才的诊断如何?“
陈凡想了想,说:“楚老诊断无误,不过如果能在方子里加一味柴胡,疏肝理气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楚山河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说得对!老夫竟然疏忽了这一点。“
他重新审视着陈凡,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赏:“看来小友在医道上的造诣,比我想象的还要深啊。“
“楚老过奖了,只是偶然在一本古医书上看到过类似的病例。“陈凡谦逊地说。
楚山河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说:“既然你有如此医术,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在医馆坐诊如何?当然,酬劳方面不会亏待你。“
陈凡正要回答,医馆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医生!救命啊!“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冲了进来,男孩面色青紫,呼吸微弱,显然是突发急症。
“快放到诊床上!“楚山河立即起身。
经过检查,楚山河面色凝重:“是急性哮喘,伴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必须立即救治!“
他迅速取出银针,准备施针,但男孩的情况突然恶化,开始抽搐起来。
“来不及了!“楚山河焦急地说,“必须先稳定他的情况!“
就在这时,陈凡走上前来:“楚老,让我试试。“
不等楚山河回答,他已经取出随身携带的缝衣针,运转真气,精准地刺入男孩胸口的几个穴位。
“你在干什么?“男孩的母亲惊恐地叫道,“那是什么针?“
楚山河却拦住了她:“稍安勿躁,这位小友是在救人。“
只见陈凡手法娴熟地捻动缝衣针,将一缕缕精纯的真气渡入男孩体内。不过片刻功夫,男孩的青紫色面色就开始好转,呼吸也逐渐平稳下来。
“好了。“陈凡收起针,对目瞪口呆的妇女说,“他暂时没事了,但还需要进一步治疗。“
妇女扑到床边,看着已经恢复正常的儿子,喜极而泣:“谢谢!谢谢医生!“
楚山河仔细检查了男孩的情况,震惊地发现不仅哮喘症状消失了,连体内的过敏源都被清除了。
“这......这是什么针法?“他难以置信地看着陈凡。
“只是一种家传的针灸术。“陈凡轻描淡写地说。
楚山河知道陈凡有所隐瞒,但并没有点破。他拍了拍陈凡的肩膀,感慨道:“后生可畏啊!有你在,济世堂必将更上一层楼!“
这一幕被医馆内的其他患者和工作人员看在眼里,众人看向陈凡的目光都充满了敬佩。
苏明月更是睁大了眼睛,喃喃自语:“原来师父看重他,是因为这个......“
就这样,陈凡在济世堂安顿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而他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林家,正因为他的离开而掀起了一场风波。
......
林家别墅内,林清雪正对着满桌的文件发愁。
公司与赵氏集团的合作项目出现了严重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林家将面临巨额赔偿。更让她心烦的是,母亲王艳还在不停地唠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