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全军覆没 (第1/3页)
夜色如墨,冷雨淅淅沥沥,将天地间的一切都浸泡在一片冰冷的死寂之中。
通往历城的官道上,此刻却弥漫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肃杀之气。
道路两旁的密林与沟壑中,无数双冰冷的眼睛,正死死盯着泥泞的官道尽头,仿佛一张蓄势待发的巨网,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
林中一处高地,须发皆白的老将军赵定海,身披重甲,任由冰冷的雨水冲刷着他那张古井无波的脸。
他漠然地注视着远方,眼神如同万年不化的寒冰,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
他便是大靖皇朝派来平定九山郡叛乱的四路大军统帅之一。
朝廷震怒,天下皆知,但到了他这里,却只化作了最冰冷、最有效率的杀戮机器。
他不像其他将领那般拥兵十万,手中可用的兵马,满打满算不过五万。
兵力不足,便只能兵行险着。
他很清楚,吴胜麾下的义军虽然是乌合之众,但士气正盛,若是在平原上正面硬撼,就算能赢,他这五万人也得折损大半。
所以,他选择了最凶险,也最致命的一招——分兵设伏。
他亲率三万精锐步兵,在此地设下天罗地网,等待义军主力。
而他最骁勇的儿子赵林忠,则早已率领麾下最精锐的两万铁骑,绕道奔袭数百里,前往东阳县方向,准备狙击义军的另一路偏师。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豪赌,赌的就是官兵情报的准确性,赌的就是义军的狂妄自大。
“将军,斥候来报,前方十里,发现敌军踪迹,人数约两万,正朝此处急行军!”
一名亲卫压低声音,在赵定海身后禀报道。
赵定海的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只是从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鼻音:“传令下去,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发出半点声响。”
“放他们进来,等他们全进了口袋,再给老夫关门打狗!”
“遵命!”
时间在死寂中一点一滴地流逝,雨势渐大,冰冷的雨点敲打在盔甲上,发出细密的声响,汇聚成一片令人心悸的旋律。
终于,官道的尽头,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人影。
义军来了!
他们高举着火把,在雨夜中如同一条蜿蜒的火龙。
他们行军的队列算不上整齐,许多人甚至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