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旁观者 (第2/3页)
的疲惫。
姜铁柱念完,开始联系实际。他提高了嗓门,目光扫过人群:“咱们姜家坳,有没有这种尾巴?我看是有的!有的人,心思就不在集体上!就想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搞私捞!比如,后山的竹子,是集体的!有人偷偷砍了,编了筐,拿到集上去卖钱!这是不是资本主义尾巴?”
人群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有人低声附和,有人目光闪烁。被点到的、那个会编筐的老光棍姜老五,蹲在角落里,把头埋得更低了,脸涨得通红。
“还有!”姜铁柱继续发挥,“有的人,家里的母鸡多下了几个蛋,不交给供销社,偷偷藏起来,或者跟邻居以物易物!这是不是助长了私心?是不是尾巴?”
几个妇女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农村日子清苦,谁家不想多个鸡蛋给孩子补补身子或换点针头线脑?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批判渐渐升温。在姜铁柱的引导和几个积极分子的带头下,开始有人站起来发言。言辞激烈,上纲上线,将偷砍一根竹子、私藏几个鸡蛋的行为,与“破坏集体经济”、“挖社会主义墙角”联系起来。发言者往往情绪激动,脸红脖子粗,仿佛面对的是不共戴天的敌人。而大多数村民,则沉默着,脸上带着茫然、畏惧或事不关己的麻木。
徐瀚飞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看着那些激愤的面孔,听着那些可笑又可怕的言论,胃里一阵翻涌。他想起父亲书架上那些被抄家时撕毁的经济学著作,里面清晰地论述过市场、价格、激励机制……而在这里,最原始的商品交换、最微薄的一点改善生活的努力,却被冠以如此可怕的罪名进行批判。这种巨大的认知落差,让他感到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和更深沉的悲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