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一纸家书 (第3/3页)
点钱,就回去看你们。”
信的结尾,是简单的“儿凌风 敬上”,下面还仔细地标明了日期。
凌霜念完信,已是泣不成声。姜氏更是早已泪流满面,一遍遍地摩挲着那些带着儿子体温的钞票,喃喃道:“我苦命的儿啊……”
屋里被一种沉重而又温暖的氛围笼罩着。这封信和这些钱,像是一剂强心针,也像是一副更沉的担子,压在了凌霜的肩上。她感受到的不是施舍,而是大哥用汗水和前途为她铺就的路。这条路,她没有任何理由不走好。
她擦干眼泪,把信仔细地折好,连同那些钱,重新用报纸包起来,放进木匣子,锁好。然后,她转过身,看着泪眼婆娑的母亲,用异常坚定的语气说:
“妈,您别难过了。大哥在外面拼,就是为了这个家。我们在家里的,更不能泄气。您的病会好的,我和凌雪、凌宇的书也一定会读下去。这个家,散不了!”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姜氏看着女儿那双过早成熟、却在此刻闪烁着无比坚毅光芒的眼睛,仿佛也从中汲取了力量,缓缓地点了点头。
“小霜,”母亲的声音依旧虚弱,却清晰了许多,“这钱……你收好。妈的药……还能撑些日子。先……先紧着你和小雪、小宇用。你大哥说得对,你读书……最要紧。”
凌霜没有反驳。她知道,这是母亲和大哥共同的心意。她会在心里精打细算,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这一天,因为这一纸家书,破旧的土坯房里,虽然依旧被药味和贫困笼罩,但一种无形的、名为“亲情”和“责任”的凝聚力,却变得更加坚实。它像一根坚韧的绳索,将散落在天涯海角的家人之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对抗着命运的寒风。
凌霜走出屋子,站在院子里。阳光正好,落在她年轻却已承担了太多重量的肩膀上。她抬头望向南方,那是大哥所在的方向。她在心里默默地说:
“哥,你放心。这个家,有我。你的辛苦,不会白费。”
她转身回屋,拿出了课本。字迹在眼前有些模糊,但那个“一定要读出息”的念头,却从未如此刻这般清晰、坚定。灶火虽已熄灭,但心中的火把,已被这封远方的家书,点燃得更加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