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我的克格勃父亲 (第2/3页)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索菲亚一下子就被勾起了兴趣。
吉米故作深沉道:“俄国的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俄国曾有过一段非常经典的描述。”
“他说,‘在欧洲,我们是奉迎者和奴隶,在亚洲,我们是主人。在欧洲眼里,我们是鞑靼人,在亚洲眼里,我们是欧洲人’,俄国的国民性就如同国徽上的双头鹰一样,一头看着西方,亲善西方,一方看着东方,吞噬东方,我觉得这种双重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历史、文化……”
这一番话说完,教室里一片安静。
别说俄语不好的留学生,就是亚历山大这些本国学生也听得一头雾水。
虽然听不懂,但大受震憾,只觉得老大不愧是老大,说话就是有水平!
索菲亚灰蓝色的眼眸闪过讶异之色,继《苏维埃进行曲》之后,自己再一次为他感到震惊。
眼睛在吉米的身上停留了许久,直到察觉到气氛因为刚才的话题而变得略显沉闷,才拍了拍手。
“啪啪。”
她的脸上露出一抹俏皮的笑容,“大家都介绍过自己了,很高兴能认识你们。”
“接下来我给同学们讲个笑话,放松一下。”
“一个老师在语文课上问,‘请问《安娜·卡列尼娜》是谁的作品?’”
“第一个学生被点起来,说不是我写的,而后被点到的第二个学生也说,不是我写的。”
“老师之后又问了好几个同学,结果都说不是他们写的,老师心情郁闷地下了班。”
“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个在克格勃工作的老同学,他问老师为什么看上去这么不高兴。”
“老师说,‘我今天上课问我的学生,《安娜·卡列尼娜》是谁写的,他们居然都说不是他们写的’,老同学拍拍胸脯向他保证,‘没问题,我来帮你解决’。”
“到了半夜,老师正睡得迷糊,突然电话铃声大作,接起来发现是老同学,他正非常兴奋地说,‘没问题了,那几个小子已经全招了,说《安娜.卡列尼娜》是他们写的!”
话音落下,教室里立刻爆发出有些克制的笑声,气氛随之欢快了不少。
马蒂奇嘴角不住地往上扬,却见亚历山大等人非但没笑,而且脸上多少带着紧张不安的神色。
“你们为什么都不笑啊?”
“不要随便乱笑,无论多好笑都不能笑。”吉米耸了耸肩,“也许老大哥在注视着你。”
亚历山大小心翼翼地提醒道:“老师,这种笑话还是不要说为好,万一被克格勃听到……”
即便俄语水平不好的马蒂奇,一听到“克格勃”三个字,脸色顿时一变,惊慌失措道:
“老、老师,学校里真的有克格勃吗?”
看到阮雄他们被吓得闭上嘴,吉米差点笑出声。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克格勃近乎是克苏鲁,不可名状!不可直视!不可倾听!
西冰库大酒店跟卢比扬卡比起来,都称得上是五星级贵宾服务了。
“放心吧,同学们,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哪会有什么克格勃。”
索菲亚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不过,我刚才那个笑话确实不适合在外头随便乱讲。”
“我刚刚只是给你们举例示范,希望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
接着把话题一转,交代了校规校纪、课程安排、考勤制度等一系列注意事项,便宣布班会结束。
……………………
9月的列宁格勒虽已没了白夜,但日落的的时间依旧很晚。
索菲亚在夕阳的余晖中回到家,一推开门,就看到马克西姆雷打不动地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我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