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韩澈:要不要合作?给渔民免费看病 (第1/3页)
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初八,申时。
韩家小院的枣树下,晒着刚收的新盐,颗粒雪白,被风吹得微微晃动,散出淡淡的咸香。
苏月棠坐在石凳上,手里拿着韩澈刚写好的药材清单,指尖划过“艾草、金银花、苦参”几个字,眉头轻轻蹙着——这些药材虽常见,但要凑够给几十户渔民用量,县城的药材铺怕是未必有那么多存货。
韩澈端着两碗绿豆汤走过来,放在石桌上,看着她的神色就知道她在担心什么。
他在现代做过社区公益项目,知道任何合作都得把困难想在前面,更何况是在物资不算充裕的唐代。“苏姑娘是担心药材不够?”
苏月棠抬头,接过绿豆汤,指尖碰到碗沿,微烫的温度让她指尖缩了缩:“是啊,县城的‘仁心堂’是咱们这儿最大的药材铺,可上次我去买金银花,掌柜说最近走货多,存货不多了。要是给所有渔民都煮药洗身子,这点药材怕是撑不了几天。”
韩澈喝了口绿豆汤,凉意顺着喉咙下去,脑子也更清醒了。
他想起昨天去县城跟杂货铺谈咸鱼干生意时,看到“仁心堂”旁边新开了家“益寿堂”,或许能从两家凑货。
“我知道县城还有家新药材铺,明天我去两家都问问,实在不够,咱们再去沧州采买。”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我想跟你定个分工——我负责买药材、布帛,还有义诊摊的搭建;你负责看病、煮药,再教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帮忙,你看怎么样?”
苏月棠愣了一下,没料到韩澈会把事情分得这么细。她原本以为只是韩澈出钱,自己出力,没想到他连摊点搭建都考虑到了。
她放下碗,眼里多了几分敬佩:“韩公子考虑得太周全了。只是……教妇人帮忙会不会麻烦?我怕她们手笨,煮药的火候掌握不好。”
“放心,你先教她们认药材、看火候,我让周明的媳妇带着几个人来学,她们平时做饭熟练,煮药肯定没问题。”
韩澈笑着说,心里却在想——这就是现代的“流水线分工”,把复杂的事拆成简单的步骤,谁都能上手,效率还高。
他没把这词说出来,怕苏月棠听不懂,只换了她能理解的说法。
这时,赵氏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叠粗布,都是之前韩澈赚了钱后买的,原本想给韩澈和婉儿做新衣服,现在听说要给渔民裹手脚,干脆都拿了出来:“月棠姑娘,这些布你先拿去用,不够我再去集市买。咱们做这事是积德,可不能让渔民们受委屈。”
苏月棠看着那叠叠得整整齐齐的粗布,眼眶有点发热。
她从小跟着师父学医,师父去世后,她一个人在津门行医,见过不少为了几文钱争执的人,像韩家这样愿意掏心掏肺帮乡邻的,还是头一次遇到。
“婶子,这太贵重了……”
“不贵重,能帮到大家比啥都强。”
赵氏把布塞到她手里,又转身喊韩婉儿,“婉儿,把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