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让乡邻都富起来才是真富 (第1/3页)
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初七,午时三刻。
韩澈踩着满地碎阳回到家时,院门口的老槐树下正晒着几串刚剖好的黄花鱼,鱼身抹了层薄盐,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
赵氏系着粗布围裙,正蹲在灶台边烧火,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飘出阵阵米香;韩婉儿则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根细麻绳,小心翼翼地把鱼串往竹竿上挂,见韩澈回来,眼睛一亮,蹦着站起来:“哥!你回来啦!今天的鱼好多,娘说晚上给我们做鱼丸!”
韩澈笑着揉了揉妹妹的头,把沾了水汽的外衫脱下来搭在晾衣绳上:“好啊,不过先等我跟你陈叔、周叔说点事,他们估计快到了。”
话音刚落,院门外就传来了陈三郎的大嗓门:“韩公子,在家吗?我跟周明来问问咸鱼干的事!”
韩澈迎出去,见陈三郎和周明各扛着一筐鱼,额头上还挂着汗,显然是刚从渔港回来。
“快进来坐,娘刚煮了米汤,先喝碗解解渴。”
他接过两人手里的筐,放在墙角,“咸鱼干的法子我想好了,明天咱们先挑二十斤大的黄花鱼试试,用粗盐腌透,再架在竹架上晒,得晒三天,晒透了才能放得久。”
周明端着赵氏递来的米汤,喝了一口,咂咂嘴:“还是韩公子家的米汤香,我家那口子煮的总带着点糊味。不过这咸鱼干,就咱们几家做吗?昨天柳乡绅告你状的事,我听说了,别到时候他又来捣乱。”
提到柳存义,韩澈的眼神沉了沉,但很快又缓和下来:“他要告就让他告,王县尉心里有数。不过说到做咸鱼干,我倒有个想法——不光咱们几家做,要让渔港所有渔民都跟着做。”
这话一出,陈三郎和周明都愣住了。陈三郎放下碗,皱着眉:“让所有人都做?那鱼价不就跌了?咱们好不容易捕得多了,要是大家都做咸鱼干,卖不出去咋办?”
韩澈早料到他们会有这顾虑,他走到院中央,指着墙角的鱼筐和不远处盐场的方向,缓缓说道:“陈叔,你想啊,咱们一家一天能做多少咸鱼干?顶多五十斤,要是遇到雨天,还晒不了。可要是组织所有渔民一起做,咱们统一收鱼、统一腌、统一卖,一方面能跟县城的酒楼谈长期供货,量大了,他们给的价也能高些;另一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