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唐首席谋士 > 第35章 乡绅眼红:凭啥韩澈能卖好盐?

第35章 乡绅眼红:凭啥韩澈能卖好盐?

    第35章 乡绅眼红:凭啥韩澈能卖好盐? (第1/3页)

    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初二,辰时。

    海风带着咸腥味掠过盐滩,新搭的竹棚下,陈三郎正按照韩澈教的法子,将滤好的卤水均匀洒在盐田的陶片上。阳光透过薄雾洒下来,卤水在陶片上泛着晶莹的光,再过两个时辰,就能晒出雪白的细盐。韩澈蹲在一旁,指点周明调整竹棚的角度:“再往南挪半尺,正午日头最烈时,刚好能挡住直射的阳光,盐粒才够细。”

    周明连忙应着,和陈三郎一起挪动竹棚。远处,几个渔民扛着渔网路过,看到盐田边的雪白盐堆,忍不住喊:“韩公子,你这盐要是能多晒点,俺们以后就不用吃带沙子的官盐了!”

    韩澈笑着挥手:“放心,等试晒成功,就教大家一起做!”他心里正盘算着,要是能在周边几个村子都推广这法子,不仅能让乡邻们多赚点钱,自己也能靠传授方法收点微薄的指导费,慢慢把产业链做起来——这是他从现代学到的“共赢”思路,比单打独斗稳得多。

    “韩公子倒是好心,就是不知道这‘好心’背后,藏了多少好处。”

    一个略带讥讽的声音从盐滩入口传来。韩澈抬头望去,只见柳存义带着两个乡绅走了过来,一个穿着藏青色锦袍,面色微胖,是镇上开粮铺的冯德昌;另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留着山羊胡,是做布庄生意的赵启元。三人手里都摇着折扇,眼神扫过盐堆时,满是掩饰不住的眼红。

    韩澈心里一凛——果然来了。昨天在县衙,柳存义就跟着刘万山一起告状,今天又带了其他乡绅来,显然是不甘心,想找他的麻烦。他站起身,拱手道:“柳乡绅、冯乡绅、赵乡绅,不知今日来盐滩,有何贵干?”

    柳存义走到盐堆前,用折扇尖拨了拨盐粒,嘴角撇了撇:“贵干谈不上,就是来看看,韩公子这‘雪白盐’到底有什么门道,能让苏明府都另眼相看。不过话说回来,韩公子,你一个寒门子弟,突然就能晒出这么好的盐,还卖得比官盐贵,这钱赚得也太容易了吧?”

    冯德昌跟着附和:“可不是嘛!这津门的盐田,历来都是几家大族轮流照看,哪轮得到外人插脚?韩公子,你这盐晒得再好,没个官府的正式文书,怕是不合规矩吧?”

    韩澈心里清楚,他们嘴上说“不合规矩”,其实就是眼红他赚钱。这些乡绅平日里垄断着镇上的粮、布、盐生意,如今他突然冒出来,断了他们的财路,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不动声色地说:“冯乡绅说笑了,昨天苏明府已经查验过我的盐,认可了这晒盐的法子,还允许我先让陈三郎和周明试晒,怎么会不合规矩?至于赚钱,我这盐是凭本事晒出来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算不得‘容易’。”

    “凭本事?”赵启元冷笑一声,“韩公子怕是忘了,这盐滩的土地,早年可是柳家的产业,后来才分给百姓耕种。你现在用这盐滩晒盐,没跟柳乡绅打声招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