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唐首席谋士 > 第31章 你这盐,是怎么造的?

第31章 你这盐,是怎么造的?

    第31章 你这盐,是怎么造的? (第2/3页)

这盐,到底是怎么造的?别跟我说只是改良了老法子,老盐户晒了一辈子盐,也没晒出这么细的。”

    韩澈垂眸,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石凳边缘,心里组织着语言:“回大人,草民小时候跟着村里的老盐户学过晒盐,那时候就觉得老法子晒出的盐杂质多,吃着发苦。后来草民就试着琢磨,比如卤水,老法子只滤一遍,草民就多滤两遍,用细麻布层层过滤;还有晒盐的时候,老法子不管日晒雨淋,草民就观察天气,晴天多翻盐,雨天提前盖棚子,控制好盐田的温度和湿度……慢慢就试出这法子了。”

    他故意把现代的“过滤工艺”“温度控制”转化为唐代人能理解的“多滤两遍”“观察天气”,既解释了盐细的原因,又不会显得突兀。毕竟在古人看来,用心琢磨老手艺,改良出好东西,是情理之中的事,不会想到“穿越”这种离奇的事。

    王承嗣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石凳,目光里带着审视:“多滤两遍卤水,就能去掉杂质?控制温度湿度,就能让盐更细?”他显然有些疑惑,毕竟官盐坊的工匠也懂过滤,却没做出这么好的盐。

    韩澈早有准备,起身从屋里拿出两个空碗,分别倒了一点自家的盐和之前剩下的粗盐,又端来两碗清水:“大人您看,草民的盐溶于水,水面清亮,没有沉淀;粗盐溶于水,底下会有泥沙。这就是多过滤几遍的差别。至于温度,晴天中午日头太毒,盐会晒得结块,得及时翻匀;傍晚温度降下来,就要盖棚子,免得露水打湿盐粒,影响口感——这些都是草民试了几十次,才摸出的门道。”

    王承嗣拿起碗,仔细看了看,又尝了尝两种盐水的味道,眉头渐渐舒展开:“原来如此!你这孩子,倒是有耐心。”他放下碗,语气里多了几分欣赏,“现在津门的百姓,吃的都是掺了泥沙的粗盐,有的甚至吃不起盐。要是你的法子能推广开,不仅百姓能吃上好盐,朝廷的盐税也能多收些——这是好事啊!”

    韩澈心里一动,王承嗣这话,是想让他推广晒盐法?他赶紧说道:“草民也想让乡亲们都用上好盐,只是……”他顿了顿,故意提到刘万山,“之前刘万山因为草民的盐卖得好,就散布谣言,还想破坏盐滩。要是推广开,怕是还会有人找麻烦。”

    王承嗣脸色沉了沉,冷哼一声:“刘万山那点心思,我清楚得很!他就是想垄断津门的盐市,赚黑心钱。你放心,有我在,他不敢再动你。至于推广的事,我会先跟县令大人商量,再上报沧州知府,让官府出面支持你,没人敢拦。”

    韩澈心里松了口气——有王承嗣这话,推广晒盐法就有了保障。他正想道谢,就见王承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