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听说王瑾萱在教乡邻识字?去看看 (第2/3页)
韩澈走过去,对着王瑾萱拱手:“王小姐,我听说你在教乡邻识字,过来看看。”他目光扫过木板上的字,心里暗暗点头——王瑾萱选的都是基础象形字,还结合生活讲解,比他之前想的要周到。
“韩公子来得正好,”王瑾萱拿起细木棍,指着“水”字,“你改良晒盐法,天天跟水打交道,不如你给大家讲讲‘水’字的用法?大家肯定更有兴趣。”
周围的乡邻也跟着起哄:“是啊韩公子,你给讲讲!”“我们晒盐离不开水,听听你的讲解,肯定记得牢!”
韩澈愣了一下,没想到王瑾萱会突然让他发言。他定了定神,指着“水”字说:“大家看这个‘水’字,像不像河里的波浪?咱们晒盐,要把海水引到盐田,晒出盐来;种地要浇水,才能长出庄稼。咱们的日子,离不开‘水’,就像离不开‘盐’一样……”
他没有讲复杂的道理,只说乡邻们熟悉的渔盐和种地,底下的人听得更认真了,连之前有些走神的中年汉子都竖起了耳朵。韩澈讲完,王瑾萱笑着鼓掌:“韩公子讲得好,结合咱们的日子,大家更容易记住。”
韩澈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王小姐过奖了,是你选的字好,都是大家常用的。”
这时,旁边的李阿婆拄着拐杖走过来,拉着韩澈的手:“韩公子,你改良的盐好吃,讲字也讲得好,要是早有你和瑾萱小姐这样的人,我早就识字了,也不用让别人帮我读家书了……”
李阿婆的儿子在外地当兵,每次家书都是请人读,韩澈听了心里有些触动——这就是王瑾萱教识字的意义,能让乡邻们不再因为不识字而犯难。他看了一眼王瑾萱,她正低头给一个年轻媳妇讲解“米”字,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她身上,侧脸的轮廓柔和,韩澈心里突然觉得,这个县尉千金,和他印象里的官家小姐完全不一样。
他注意到一个问题——王瑾萱教完一个字,就让大家反复念,然后默写在麻纸上,可很多人还是记不住,比如陈三郎,写“火”字总把中间的“人”写成“乂”,翠薇得手把手教他好几遍。韩澈心里冒出一个想法——要是用现代的“联想记忆法”,把字编成短句,结合动作,会不会记得更快?比如“火”字,就说“一点一撇像火苗,中间的人举着火把”,再做个举火把的动作,肯定比单纯念和写效果好。
但他没立刻说出来——一来是怕太突兀,毕竟这是他从现代带来的方法;二来是怕抢了王瑾萱的风头,毕竟是她主动教乡邻识字,自己贸然提建议,显得不礼貌。
“韩公子,你在想什么?”王瑾萱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写满字的麻纸,“这是我整理的常用字,你看看有没有遗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