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与新征程 (第2/3页)
,又喝了一口浓茶,淡淡道:“路还长,年轻人。把根扎稳,比什么都重要。”
颜旭站起身,对着赵振业,深深鞠了一躬。这一次的鞠躬,与之前对员工的不同,充满了感激与敬重。
离开赵老那间充满书卷气和智慧的小屋,走在冬日清冷的街道上,颜旭感觉自己的脚步虽然依旧沉重,但方向,却前所未有地清晰起来。他摸了摸布包里的算盘,那冰冷的触感,此刻却仿佛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他需要的,不是另一个精巧的商业模式,而是回归那个最朴素的起点——用真正的技术和产品,为客户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条路,或许更慢,更艰难,但至少,通往的是一个坚实的未来,而非另一个虚幻的泡泡。
赵振业那间充满旧书和茶香的小屋,像一处精神的净化场,洗去了颜旭连日来的焦躁与迷茫。离开时,冬日的阳光似乎不再那么惨白,带着一丝微弱的暖意。他没有直接回那个拥挤破败的新办公室,而是绕着老城区的胡同走了很久,脑子里反复回响着赵老的话——“根”、“匠心”、“价值”。
回到办公室时,已是傍晚。仅剩的五名核心成员——小王、两位坚持下来的工程师、一位负责后勤和财务的大姐,以及一位勉强维持客户联系的销售——都还没走,似乎在默默等待着他。办公室里弥漫着泡面和焊接松香的味道,杂乱却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氛围。
颜旭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投入到具体事务中。他走到那块之前用来写写画画的小白板前,拿起笔,目光扫过每一张带着疲惫却依旧信任他的面孔。
“兄弟们,”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力量,“我们之前的路,走岔了。”
他在白板中间画了一个巨大的圆圈,写上“通天集团”,然后在圆圈周围点了无数个小点,代表众多竞争者,包括曾经的旭日通讯。“我们之前,一直试图在这个圈子的边缘,或者挤进这个圈子,用价格、用服务、用各种取巧的方式,去分一杯羹。”他顿了顿,笔尖重重地在那个代表旭日的小点上划过,几乎要戳破白板,“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巨头稍微动动手指,我们就差点粉身碎骨。”
小王等人默默点头,眼神里既有痛楚,也有困惑。
颜旭擦掉了那个小点,然后在远离那个大圆圈的、一片空白的区域,画了一个小小的、但轮廓清晰的三角形。
“赵老点醒了我。企业的根,是产品,是技术,是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不能再去巨头定义的战场上,用它们的规则和它们拼杀。我们必须找到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它们暂时看不上的海域。”
他转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团队:“还记得我们之前拆解‘旭日-1型’,做‘技术服务包’时,有几个老客户反馈吗?他们说,我们的电源模块在电压不稳的车间里特别皮实,我们的数据缓存单元在粉尘环境下也很少出故障。”
一位工程师想了想,点头道:“对,海淀纺织厂的马科长提过一嘴,说他们纺纱车间里,普通商用设备老是死机,就我们那个加了防护的模块扛得住。”
“没错!”颜旭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一丝兴奋,“这就是线索!通天集团的产品,追求的是高性能、全球标准,主要面向的是洁净的机房、高端的写字楼。但中国有多少工厂、矿山、油田、野外基站?这些地方环境恶劣——高温、高湿、粉尘、电压波动、电磁干扰——对通信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甚至是苛刻!而这,恰恰是通天集团那样追求‘***’的公司,不愿意或者说很难精细化覆盖的领域!”
他在那个小三角形旁边,郑重地写下了几个字:工业物联网通信模块。
“我们要做的,不再是面向办公室的通用交换机,而是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为机床、传感器、机器人、流水线提供稳定、可靠、耐用的专用通信模块!这是一个‘窄众市场’,单笔订单金额可能不大,但门槛高,需要深厚的技术诀窍和对工业环境的深刻理解。这,就是我们的蓝海!”
差异化竞争与蓝海战略的思路,在此刻变得无比清晰。避开主战场惨烈的炮火,深入一个巨头无暇顾及或者不屑深耕的细分领域,凭借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对特定场景的理解,建立起坚实的壁垒。
小王的眼睛亮了起来:“颜总,您的意思是,我们像之前做‘技术服务包’那样,但这次,不是拆,而是从头研发、设计和制造专门用于工业场景的核心模块?”
“对!”颜旭斩钉截铁,“我们要把之前在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的经验,全部融入到新产品里。用军品级的元器件,设计更宽的工作电压范围,加强散热和防护,编写更能抗干扰的通信协议!我们要做的,是工业设备的‘坚强神经’!”
这个决定,意味着放弃之前所有关于规模、增速的幻想,回归到最基础、最艰苦的产品研发上来。意味着他们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接一些小批量、高定制的订单,默默无闻。
但团队成员们的脸上,却没有失望,反而焕发出一种异样的神采。他们大多是技术出身,被之前疯狂的销售指标和资本游戏弄得疲惫不堪。此刻,回归技术,回归产品,仿佛让他们找到了最初的激情。
“干!颜总,我们跟着你干!”小王率先表态,另外几人也纷纷用力点头。
没有欢呼,没有激动人心的口号。战略转向的决定,就在这间弥漫着泡面味和焊锡味的简陋办公室里,平静而坚定地确定了。
从那天起,颜旭几乎住在了办公室。他亲自带领着这个仅剩五人的研发团队,重新变成了那个邮电部的技术骨干。他们搜集各种工业环境的数据,分析设备故障案例,反复论证技术方案。白板上画满了电路图和算法逻辑,地上堆满了各种工业传感器和测试设备。
颜旭穿着工装,和工程师们一起调试代码,测试板卡在高温高湿箱里的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