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外卖箱里的修真世界 > 新叶与旧词

新叶与旧词

    新叶与旧词 (第3/3页)

我爸妈从外地打工回来,一吹他们就听见了。”

    李大爷笑眯眯地教他:“吹的时候要想着心里的人,调子才准呢。”

    夕阳西下时,哨音又在红鲤巷响起,这次是毛豆吹的,虽然断断续续,却透着股认真劲儿。老槐树下的雏菊幼苗在晚风里轻轻晃,像在跟着节奏点头。

    江晚棠靠在林默肩上,听着远处传来的笑声,突然说:“你看,红鲤巷的春天,从来都不只是花开,是那些藏在心里的念想,终于长出了模样。”

    林默望着天边的晚霞,觉得那哨音像根线,把过去和现在缝在了一起。老槐树的年轮里藏着旧时光,新抽的枝桠上挂着新希望,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守着这方天地,让每个故事都能找到自己的春天。

    夜色渐浓,书坊的灯亮了。林默在新的故事集上写下标题:《哨音里的红鲤巷》,江晚棠在旁边画了朵小小的雏菊,笔尖的墨汁晕开,像颗正在发芽的种子。窗外的铜哨挂在老槐树上,借着月光泛着微光,仿佛在说:别急,好戏还在后头呢。

    毛豆的哨音从断断续续变得有模有样时,老槐树下的雏菊幼苗已经抽出了嫩茎。江晚棠找来个旧陶罐,小心翼翼地给幼苗围上,怕被往来的孩子踩坏——毕竟红鲤巷的小家伙们,总爱追着野猫在树下疯跑。

    “得竖个牌子。”林默找来块木板,用红漆写“请勿踩踏”,想了想,又在旁边画了个咧嘴笑的太阳。江晚棠看着直乐:“你这太阳画得跟毛豆似的,缺了颗门牙。”

    正说着,毛豆举着个铁皮水壶跑过来,壶嘴还滴着水:“林哥,浇花!”他踮着脚往陶罐里灌水,动作太急,水漫出来打湿了鞋,也不在乎,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幼苗,“啥时候开花啊?”

    “得等春末呢。”江晚棠蹲下来,帮他把水壶扶正,“到时候给你编个雏菊花环,戴在头上肯定好看。”

    毛豆立刻拍着胸脯:“我要给我爸妈寄照片!让他们看看我戴花环的样子,就知道红鲤巷的春天到了!”

    这话倒提醒了林默。他翻出旧相机,是台掉漆的胶片相机,还是去年从旧货市场淘来的。“等花开了,咱们拍张合影吧,”他晃了晃相机,“洗出来贴在书坊的‘时光墙’上,也算给红鲤巷的春天留个凭证。”

    “算我一个!”隔壁杂货铺的张婶探出头,手里还拿着杆秤,“我家那口子昨天还念叨,说当年跟我定亲,就差这么张带花的照片。”

    “还有我!”修鞋摊的老李头推着他的工具箱路过,鞋钉在铁皮盒里叮当作响,“我孙女总问我年轻时候啥样,正好让她看看爷爷跟雏菊同框的样子。”

    消息像长了脚,一上午就传遍了红鲤巷。连退休的老教师周先生都拄着拐杖来凑热闹,说要带着他的文竹来“蹭个镜头”,“沾沾年轻人的朝气”。

    江晚棠找了本牛皮笔记本,专门记要合影的人,笔尖划过纸页沙沙响:“张婶、老李头、周先生……对了毛豆,你爸妈能赶回来不?”

    毛豆的肩膀垮了垮:“他们说忙,回不来……”话音刚落,又立刻扬起脸,“不过没关系!我拍了照寄过去,他们肯定能看见!”

    林默看着他故作坚强的样子,心里一动。他想起王大叔说的,阿桂奶奶当年就是靠一封封贴着雏菊的信,让在外地养伤的丈夫撑过了最难熬的日子。

    “有了。”他转身往书坊跑,翻出压箱底的信封和邮票——还是去年集邮市场淘的复古款,上面印着旧时代的火车头。“毛豆,”他把信封推过去,“花开了拍了照,咱们寄挂号信,保证能到你爸妈手里。”

    “真的?”毛豆的眼睛亮起来,“他们能收到?”

    “肯定能。”江晚棠帮他抚平信封褶皱,“你想想,阿桂奶奶当年隔着几千里,不都能收到哨音传的信吗?现在的邮局可比那时候靠谱多了。”

    毛豆***过信封,小心翼翼地塞进裤兜,拍了又拍:“我要等花开了再写,写‘红鲤巷的雏菊开了,我学会吹哨子了,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呀’。”

    林默和江晚棠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风吹过老槐树,叶子沙沙响,像是在应和。陶罐里的雏菊幼苗又长高了些,茎秆挺得笔直,顶着两片新叶,像个努力伸展的小拳头。

    “你说,”江晚棠碰了碰林默的胳膊,“咱们是不是也该种点什么?”

    林默看她眼波里的期待,心里早有了主意:“后院不是还有块空地?种向日葵吧,长得快,花期长,到时候能给合影当背景板,比雏菊气派。”

    “俗。”江晚棠笑着捶他一下,“要种就种风信子,紫色的,跟书坊的窗帘一个色。”

    “风信子太娇贵,”林默反驳,“还是种向日葵,朝着太阳长,多精神。”

    两人争了几句,最后决定各让一步——后院种向日葵,陶罐旁边再种几株风信子。毛豆在旁边听着,突然插了句:“那我种颗糖果树吧!”

    “哪有糖果树?”林默逗他。

    “就有!”毛豆梗着脖子,从兜里掏出颗水果糖,剥开糖纸埋进陶罐旁边的土里,“等它长出来,结的果子都是甜的!”

    江晚棠赶紧把糖挖出来:“傻孩子,糖会化的。”她把糖纸叠成小星星,塞进毛豆手里,“这个能种,等星星堆满罐子,你爸妈说不定就回来了。”

    毛豆信以为真,小心翼翼地把星星放进空罐头盒,藏到修鞋摊的工具箱里——那是老李头特意给他腾的角落。

    夕阳把红鲤巷的影子拉得老长,林默蹲在老槐树下,给雏菊浇最后一遍水。江晚棠站在他身后,手里捏着包风信子种子,指尖沾着泥土。

    “你说,”她轻声问,“咱们算不算跟春天约好了?”

    林默抬头看她,逆光里,她的发梢像镀了层金。他点头,把水壶递过去:“算。等花开,等合影,等远方的人收到信——这约定,比刻在石头上还牢。”

    晚风掠过陶罐,吹起几片落在地上的槐树叶,像是谁在轻轻点头。种子在土里悄悄鼓胀,等着破土而出的那天,也等着把红鲤巷的春天,捎给每一个记挂着这里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