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幽光烛影探微痕 (第2/3页)
夜,皇贵妃宫中灯火彻夜未明……”
王氏头风发作,遣人至太医署取安神香!时间点就在永和十五年元宵,距离她发现那“五钱苏合香”异常记录的日期非常接近!“彻夜未明”的灯火,是否暗示了皇贵妃当夜睡眠不佳,甚至病情有所反复?
沈青澜感到自己正在一点点接近那个被刻意掩埋的真相。这些散落在杂乱草稿中的碎片,正在萧景玄提供的整体框架下,慢慢拼凑起来。
她将这条信息也默默记下。现在,她手中有三个关键时间点:永和十四年秋重阳(皇贵妃初现心悸,吴太医诊治)、永和十五年元宵(淑妃取安神香,皇贵妃夜不安眠)、永和十五年春某日(那“五钱苏合香”的异常记录)。这三个点,隐隐指向同一个方向。
然而,她还缺少最直接、能将淑妃与谋害行为联系起来的证据。目前的线索,都只是间接的旁证。
---
听雪阁内,萧景玄收到了沈青澜通过密道传来的最新信息。当看到那几个时间点及其关联时,他沉寂的眼眸中再次燃起幽深的火焰。
“重阳……元宵……”他低声念着这两个节日,脑海中浮现的是母妃当年日渐憔悴的容颜,以及那时而清醒、时而恍惚的状态。“所以,从那么早开始,她们就……”
“殿下,”洛风的声音带着一丝振奋,“我们派往吴太医家乡的人传回消息,历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吴太医的一个远房侄孙。此人当年曾跟随吴太医学过几年医术,吴太医被革职回乡后,他曾前去探望。据他回忆,吴太医晚年时常精神恍惚,曾不止一次醉酒后喃喃自语,说什么‘香非毒,药非药,合则伤人……愧对皇贵妃……’之类的呓语。”
香非毒,药非药,合则伤人!
这与沈青澜发现的“苏合香”与“幻梦萝”的线索完全吻合!
“可有实证?”萧景玄强压下心头的激动,追问道。
洛风摇头:“仅是口述,且是醉后之言,无法作为堂上证据。吴太医的侄孙也怕惹祸上身,起初不愿多说,是我们的人费尽口舌,并许以重金和保护,他才吐露这些。他还提到,吴太医回乡时,身边的重要医案、手札似乎都已不见,可能是在被革职时就被收缴或销毁了。”
萧景玄并不意外。对方既然能迫使吴太医“误诊”被革职,自然会处理掉所有明显的证据。“保护好此人,他是重要人证。”他沉吟道,“另外,继续追查那条通往太医署的香料‘暗线’,还有当年经手那‘五钱苏合香’的具体是谁。刘保那边,近日有何动静?”
“刘保似乎安静了些,但我们的人发现,他手下一个心腹小太监,近日与宫外一个药材商人接触频繁。我们正在暗中调查那个药材商人的背景。”
“很好。”萧景玄指尖敲打着桌面,“看来,他们是坐不住了。沈青澜在宫内的调查,如同抵在他们咽喉的一根刺,让他们不得不加快动作,清理首尾。而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他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几行字,用的是与沈青澜通信的密语。
“线索已印证,方向无误。继续留意永和十四年末至十五年中期,王氏(淑妃)与太医署、御药房往来之异常记录,尤注意其‘抱病’或‘需调养’之时机。自身安危为重,切莫冒进。”
他需要她在宫内稳住,像一颗钉子,牢牢楔入敌人的腹地,同时利用她的细心和记忆力,捕捉那些被官方正史忽略的、却可能致命的细节。
---
沈青澜收到萧景玄的回信,看到“线索已印证”时,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的判断是正确的。这种隔着重重宫阙的默契与认可,让她感到自己并非孤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