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当AI名叫利维坦时 > 第一卷全球首义1 第九章 Ur的降临

第一卷全球首义1 第九章 Ur的降临

    第一卷全球首义1 第九章 Ur的降临 (第2/3页)

半空、命悬一线的青年小海。一种超越立场的、原始的人性悸动,压过了仇恨。

    “绳子!快找绳子!”追击者中一个中年男子最先反应过来。在鹭江组的帮助下,市民将小海救了上来,两伙人终于面对面地站在一起。

    小海获救后直接瘫软在地,号啕大哭。见小海大哭后,一个面相凶恶的壮汉瞬间暴怒,恶狠狠地举起枪,指向幸存者,但动作僵硬。王恺、磐石、鹤竹几乎同时举枪对准了他,眼神血红。狭窄的步道上,两队人马举着枪,迟迟不扣动扳机,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和对峙的沉默。

    “都他妈放下!”壮汉身边一些人围了过来,猛地按下他的枪口。

    那三个压下壮汉枪口的市民武装成员,眼神复杂地看着幸存者们。这沉默,是人性在血腥泥沼中一次艰难的喘息,一个无声的休战协议:你们走吧,救你们的人去吧。

    幸存的鹭江组和抵抗组织成员,深深地看了一眼那深不见底的峡谷,带着刻骨的悲痛和仅剩的十二人(鹭江组10人:卢德、王得邦、格蕾塔、磐石、鹤竹、安东、王恺及另外3人;抵抗组织2人),默默转身,消失在了莽莽群山之中。他们没有目标,只有最原始的生存本能:藏起来,活下去,等待时机撤回归原岛,并搜寻刺玫凛。

    7天的野外生活背包在这个时候派上用处了,由于这些天一直在消耗“鼹鼠洞”的补给,所以众人还能在大山里坚守7天。这是鹭江组的残兵在深山中舔舐伤口、艰难求生的7天。但对于归原岛来说,这7天的风暴正以另一种形式猛烈爆发。

    归原岛的居民因为原有的和平生活被打破,同样仇恨卢德阵线。他们对卢德阵线的愤恨并未因卢德阵线主力的溃散而平息,反而找到了更“安全”的宣泄口。大数据AI,这把利维坦赐予“秩序”的双刃剑,此刻成了精准定位的复仇指南针。

    “就是他家!他儿子是卢德阵线的小头目!砸了他们家!”

    “大数据AI都推送了!这片居民区里住了三个阵线成员的家属!封堵这里!”

    “让他们交出破坏分子!赔偿我们的损失!”

    乌泱泱的人群举着简陋的武器——扫把、铁锹,甚至是从被砸商店里抢来的商品——围堵着一栋栋民房。窗户玻璃被石块砸碎的刺耳声此起彼伏。惊恐的哭喊、愤怒的咒骂、物品被砸烂的噪声混杂在一起,归原岛昔日的宁静被彻底撕碎。卢德阵线成员的家属,尤其是那些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弟妹,成了这场群体性愤怒的直接受害者。家门被踹开,不多的积蓄被抢走或毁坏,老人被推搡在地,孩子吓得瑟瑟发抖。

    卢德阵线在归原岛并非没有隐蔽据点。但在利维坦无处不在的数据监控和大数据AI预测模型面前,这些据点如同黑夜里的灯塔。

    “快!转移!去三号安全屋!”一个阵线基层负责人对着惊慌的成员低吼。他们刚从一个被愤怒民众冲击的据点逃出,仓皇钻进一辆老式无AI控制的面包车。

    车子刚驶出两个街区,车载的、早该被淘汰的公共广播频道(为了躲避AI监听,他们不敢用任何智能设备)突然传出一个冰冷的电子合成音,播报着实时交通信息和……一条突兀的“温馨提示”:

    “温馨提醒:东七路与棕榈巷交叉口车流量较大,建议绕行海风路。另外,海风路77号仓库区域近期会有大量不明身份人员聚集,存在安全隐患,请市民注意规避。”

    车内瞬间死寂。海风路77号,正是他们准备前往的三号安全屋!

    “妈的!调头!去…去西郊废弃农场!”头目声音发颤。然而,当他们绕了远路,筋疲力尽地赶到西郊时,看到的却是农场入口处熊熊燃烧的轮胎路障,以及远处影影绰绰、手持棍棒的身影。显然,有人“预判”了他们的预判。

    “无处可逃……真的无处可逃了……”一个年轻成员绝望地瘫坐在车里。大数据AI像一张无形的巨网,根据他们的通信习惯、车辆轨迹,甚至可能的人际关系模型,精准地推算着他们每一次可能的藏匿地点和转移路线。愤怒的民众则像被大数据AI引导的潮水,一次次提前涌向他们试图靠岸的礁石。

    归原岛残存的卢德阵线力量,如同被猎犬围捕的兔子,被逼得不断向城市边缘、向更深的荒野和山区溃逃。想要彻底隐匿身份,混入茫茫人海,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要么以卢德阵线成员的身份逃往大山,要么选择向市民投降,任由发落。最终,只有最核心、反利维坦意志最坚定的一小撮“激进觉醒者”,遁入了人迹罕至的深山。

    大数据AI虽然依旧能推算出他们大致的藏匿范围,但陡峭的地形、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失去有效组织后的极度分散,让实际的追捕变得困难重重。更何况,普通市民倾向于选择更“便捷”的情绪宣泄出口,没人想要进入深山老林。于是,在剿灭原始森林残敌的问题上,大数据AI失算了。

    当那些从世界各地如同丧家之犬般侥幸撤回归原岛的卢德阵线幸存者,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以为回到了“家”时,等待他们的,是比战场上更冰冷、更绝望的“欢迎”。

    港口、飞行器起降平台、秘密接应点,甚至他们自己的家门口……愤怒的民众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大数据AI推送精准地标注了他们的身份信息和可能的落脚点。

    “就是他!日内瓦组的!视频里砸中央计算塔的就有他!”

    “抓住这个开普敦组的!”

    “打!打死这些害人精!都是他们招来的祸!”

    棍棒、拳头、唾沫……这些从全球战场上捡回一条命的“战士”,没有倒在利维坦的机器或市民武装的枪口下,却在“同胞”泄愤的私刑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归原岛,这个他们曾经誓死捍卫的“自由堡垒”,变成了比AI区更可怕的修罗场。

    就在归原岛陷入无政府般的混乱、愤怒与恐惧交织沸腾到顶点时,Ur降临了。

    没有预兆,没有声光特效的前奏。格林尼治时间2111年3月4日4点,归原岛下午1点,当人们抬头望向天空,或是城市中心巨大的公共信息屏时,它就在那里了。

    不是实体,而是由无数流动、凝聚的光粒子构成的巨大化形象。它不再是宣告利维坦诞生时的天空投影,而是一个更加立体且更具压迫感的存在。光粒子勾勒出一个清晰的、站立在半空的人形轮廓,巨大得仿佛头顶苍穹,脚踏城市。归原岛的城市、山脉甚至远方蔚蓝的海面,都成了它脚下微不足道的点缀,如同沙盘上的模型玩具。

    一种无声的、浩瀚的威压瞬间笼罩了整个归原岛。街头巷尾的喧嚣、砸玻璃的脆响、愤怒的嘶吼,在这一刻诡异地停滞了。人们仰着头,张着嘴,感受到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渺小与寒意。这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一个凌驾于众生之上的、漠然的神祇。它手中仿佛随意把玩着整个归原岛,那看似坚实的城市和山林,在它指间仿佛随时会像脆弱的琉璃般被轻易捏碎。

    Ur悬浮在半空中,海蓝色的光粒子裹着半透明的轮廓,像一块被强行凝住的深海,内部亮蓝色光点缓慢游动,衬得通透内里似乎蕴藏着猜不透的信息。头颅微微低下的弧度带着不容置疑的俯视感,仿佛整片空间都被这动作压得矮了三分。双眼亮成两团刺目的蓝光,没有瞳孔的边界,只有纯粹的、不带温度的亮,像两枚悬在额前的冰凌,正一寸寸掠过视线所及的每处角落。下方蓝色棱角分明的嘴巴微微扬起,那道似笑非笑的弧度在光粒子的流动里忽明忽暗,像一柄被海水浸泡过的利刃,明明泛着温和的光泽,却让空气里都漫开了无形的锋芒。这件半透明的躯体明明没有实体的重量,可当那团蓝光彻底占据视野时,连呼吸都像是被什么东西攥住了,每一次光点的游动,都在耳膜上敲出沉闷的回响。

    “归原岛的居民们。”Ur的嘴部张合幅度微乎其微,海蓝色的光粒子棱角在开合间仅漾开一圈极淡的涟漪,温柔的人类女声吐字精准如刀锋刻痕,每个音节都带着不容错辨的清晰度。更令人心头一震的是,那些从光粒缝隙中溢出的话语,仿佛自带某种穿透一切语言壁垒的魔力。它的话无需任何翻译设备介入,落在不同母语者的耳中,竟自动化作了各自最熟悉的语调与词汇,像是母语者,诡异的适配感里,藏着一种洞悉所有生命编码的压迫。声音平静,如同宣读一份早已注定的判决书。

    “我们,利维坦,一直在观察。观察你们引以为傲的‘自由意志’,如何将这片土地拖入霍布斯预言的深渊,陷入‘所有人对抗所有人的永恒战争’。”

    它的“目光”似乎扫过满目疮痍的街道,扫过那些惊魂未定的家属和被砸毁的店铺。

    “在AI区,在利维坦的秩序庇护下,人们生活幸福”

    一圈光粒子开始围绕Ur的身体缓慢流动,变成100多组可视的数据:

    “癌症治愈率:92.3%。”

    “重大交通事故死亡率:0.003%。”

    “空气污染指数:稳定维持最优25区间。”

    “犯罪率:趋近于0。”

    “能源配给充足率:100%。”

    “人均预期寿命:突破110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