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上下通吃 (第1/3页)
顺义堡这么大点儿个地方。
向来也难有出人头地的秀才举人。
物质条件又不足以让这些军户供养孩子赶考功名。
辽东边塞距离洛阳,可真是太遥远了。
能在本地府学考个童生,就已殊为不易,算是下半辈子有了个着落。
起码能给一些不识字儿的武官,当个文书或是账房,一辈子也算安稳。
秀才,只有辽东的县城州府里面,才能寻得到。
所以,李煜自己,其实是顺义堡里头为数不多的文化标杆。
他原本就能读会写,开过蒙学。
当下觉悟胎中之秘,更是懂得繁多冗杂。
剩下的人中,就数他的一部分亲卫拿的出手。
为了能听读军令,所以方有所学。
倒也算是能识会写。
至于更多的,那就别想了。
基层武官手底下,不可能突然蹦出一个上懂天文,下晓地理的不世出天才。
......
赵钟岳这两日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跟着李煜北上顺义堡。
他一直在琢磨一件事。
那就是他到底该做什么?
迈入李煜圈子的第一步,他首先要明晰自己的定位。
当个大头兵,肯定是万万不成。
这与他背负的家族使命,与父亲的殷切期望,背道而驰。
他和妹妹贞儿,虽借着远亲的名分在李煜府上安顿下来,衣食无忧。
可他心里清楚,这不是长久之计。
李煜的府邸宽广,家里又人丁单薄。
随便在外院腾两间房,就够这赵氏兄妹借住。
其实,兄妹两个除了和外院的李氏家丁们住的近些,也没什么别的不好。
不过李煜的主家内院,他们从未踏足过一步。
这便是亲疏之别。
他们终究是客,是外人。
想要真正融入李煜的核心圈子,就必须拿出自己的价值。
至于那两个赵氏家仆。
他想起了与父亲临别前,早早地被塞入怀中的那两张仆役契书。
现下正是用武之地。
投名状,宜早不宜晚。
恰好,家仆放良还需要个见证人。
更需要官家盖印。
这顺义堡里的正经入品官身,其实也只有李煜一人而已。
.......
赵钟岳借着李府厅堂,促成此事。
李煜高坐主位,神情淡然,目光如炬。
赵氏兄妹坐于次席。
而那两名赵氏家仆,则神情忐忑地跪在堂下。
分别是公证人,主家人,当事人。
至于见证人,现在的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