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第2/3页)
起来却是另一回事。
这其中,不止需要对驭马、驾车足够的熟稔,更要有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胆气,和在电光火石间做出最优判断的智慧。
此三者缺一不可。
眼前这位看似普通的老汉,绝不简单。
......
似乎是李煜的态度让他放下了拘谨,老汉浑浊的眼中泛起一丝追忆。
“小少爷有所不知,小老儿以前,是您祖父的家丁。”
称呼的转变,自然而然。
从“百户大人”,变成了“小少爷”。
“其实,我本不姓李。”想到往事,老汉的神情难免有些惆怅。
李煜来了兴趣,枯燥压抑的日子里,听听别人尘封的往事,也算是一种难得的消遣。
“愿闻其详。”
有人愿意听他聊自己的峥嵘岁月,老汉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当年,我家是青州的农户,我是长子,旁人都叫我赵九,听说是因我出生那年,是老皇帝登基的第九年。”
“后来遭了灾,地动,房子塌了,我娘当场就埋在了里头。”
“熬不下去,先是卖地,后来干脆当了流民。路上,我爹又把小妹卖了,换了口粮……”
提起那个连样貌都忘记的小妹,年过五旬的老汉,眼神里依旧是化不开的难过。
“小少爷您也知道,卖出去的娃......就是奴籍,一辈子都改不了了。”
这也是即使再难再饿,他也始终没被他父亲卖掉的原因。
家中传承香火的男儿,不到最后一刻,自然是不甘心卖于高门。
做了奴,那是断了往后不知道多少代人的路。
......
“后来朝廷发榜,说是迁民实边,去幽州,管饭,还分地。”
“到了之后,才知道,是迁民添军。”
他们成了军户。
听着不错,军户好歹是上等户籍,理论上能和士人、农户一样科考。
“说是分五十亩地,到手的,也就两三亩活不下去的薄田。”
“后来我才知道,迁来的难民人都还没到,属于他们的好地,就已经被分完了。”那张遍布沟壑的老脸,此刻皱得像一张揉烂的堪舆图。
“兜兜转转一大圈,等我爹死在流矢下,我这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