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边屯百户 (第1/3页)
依据大顺朝军制,李煜这样的边塞实领百户官,是朝廷正经的六品武官。
百户驻地一般被称为卫所。
关内中原大地的卫所权力如何运转,李煜不知。
关外辽东较为特殊,因为需要长期面对北虏牧民的侵扰,还要忍耐严酷的寒冬。
所以,关外百户所和千户所大多只能以屯堡为据点分布各处,构成了北虏需要攻破的第一道防线。
在这幽州关外的苦寒之地。
根本没有上官会去自讨苦吃,去尝试收回各个屯堡百户所乃至千户所的自治权力。
关外地广人稀,府衙有限的人手根本就管不过来那么大的面积。
若是不放任自决,大顺朝廷根本就维系不了这幽州关外辽东大地的安稳。
这些来到幽州塞外任职的文官,大多还都是在党争中失败而被流放到辽东大地的倒霉蛋。
等到他们在东都洛阳剩余的三、两好友也彻底失势,那这些被发配过来的文官迟早是要被留在中央的政敌给彻底清算的。
如此一来,州县府衙的老爷们日日忧心忡忡,他们哪还有什么心思去治理地方......
渐渐地,这些文人避之不及的边塞之地,也就成了如李家这般将门的发迹之所。
在这将门势大的边塞之地,能够直接管理他们这些百户的,绝不是周边的县令太守,而是附近千户所屯堡中的五品千户官。
卫所中的百姓皆为世代军户,就连他们的户籍,都掌握在当地百户或千户武官的手中。
对这顺义堡一隅之地的军户来说,六品百户官李煜就是这儿的土皇帝,他可谓是生杀大权尽在掌握。
在李煜的顺义堡中,兵卒共有三部分组成......
一曰屯卒。
军户中每户需最少抽一男丁,作为半兵半农的‘屯卒’服役操练,算是军屯的一种。
二曰戍卒。
每年朝廷征发徭役,时不时的会往边疆塞外流放些戍卒和他们的家眷,这也算是大顺地方官解决流民问题屡试不爽的一招。
这些戍卒一旦来到塞外,就终生都再无法回乡,只能逐渐融入卫所军户当中,入籍后落地扎根。
三曰家丁。
卫所百户官自家的亲卫家丁,多由武官的亲族和义子之类的可靠人员组成。
他们是卫所兵中最堪战且善战的精兵,更是塞外武官抵御北虏南下的主要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