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起义 (第3/3页)
张襄武不再客气,厉声道:
“为山东计,为抗日计,只好暂时委屈主席了!
请主席就在公馆‘休息’几日,静观时局变化!
外面的一切防务,由我警备司令部暂时代理!”
说罢,他不等韩复榘反应,对王勇下令:
“王营长!保护好韩主席的安全!
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接近书房,主席也不得离开公馆半步!”
“是!” 王勇一挥手,士兵们立刻上前,“请”韩复榘坐到沙发上,实则将其软禁起来。韩复榘的副官和门口的心腹卫兵也被迅速缴械控制。
几乎在张襄武控制韩公馆的同时,刘书香坐镇刚刚被接管的总司令部,以惊人的效率运转起来。
他首先与已安全抵达秘密地点的李文远、孙荫亭等人通了电话。
得知诸位将领安好,刘书香长舒一口气。
紧接着,他伏案疾书,笔下如有千钧之力,将他积压已久的愤懑、对时局的忧虑、对未来的期望,尽数倾注于笔端。
一篇题为《告山东军民书》的檄文迅速草就。
文稿草成,刘书香立即命人誊抄、印刷,并通过已控制的城市电话线和刚刚组织起来的学生、工人宣传队,火速向全城散发、张贴。
同时,他亲自赶往已被武装接管的中枢神经——济南电报局。
下午一时整,在确认城防已基本掌控、各方情况初步稳定后,刘书香、张襄武、李文远等人联署的通电,通过济南电报局的大功率电台发出:
“全国各党政军机关、各法团、各报馆、全国同胞公鉴:
倭寇肆虐,犯我青岛,陷我威海、烟台,今又西犯潍坊,南攻日照,狼子野心,欲吞并山东而后快。我守土将士,如丘之纪团长、韩一诺旅长、高荫周县长等,浴血奋战,壮烈殉国,可歌可泣!
然,我山东省主席兼山东军总指挥韩复榘,身负守土重责,竟于国难当头之际,心存畏怯,举措乖方。不仅未能有效组织抵抗,反暗调嫡系,密备飞机细软,意图弃城潜逃,更将力主抗日之将领孙荫亭、赵明诚等七人无辜扣押,几陷忠良于不测。其行径,上负国家,下负百姓,已失主帅之格!
吾等山东军民,不忍见山河破碎,桑梓沦丧,忠良蒙冤。已于本日毅然采取非常措施,暂维济南秩序,营救抗日将领,并吁请韩氏幡然醒悟。然为抗敌大局计,山东军政事务,暂由吾等爱国同仁共同维持。
在此,我们郑重宣告:自即日起,山东一切武装力量,愿接受全国抗战救国委员会之指导,易帜抗日!切望张汉钦委员长速派劲旅,火速入鲁,共御外侮!亦望南京当局及全国同胞,明察共鉴,支援山东,同心戮力,驱除倭寇,保我中华!
临电悲愤,不尽欲言!
山东临时治安委员会 刘书香、张襄武、孙荫亭 暨全体军民同叩。民国十九年十二月六日。”
通电发出的瞬间,仿佛一道强烈的电流击穿了笼罩在济南上空的沉重阴霾。
消息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全城。起初是惊愕和难以置信,但当印有《告山东军民书》的传单雪片般飘洒在大街小巷,当一队队佩戴着新标志的士兵秩序井然地接管城防、替换下那些不知所措的韩军士兵时,市民们从最初的恐慌中渐渐回过神来。
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在弥漫——有对韩复榘弃逃的愤怒与不齿,有对日军逼近的深切忧虑,但更多的,是一种绝处逢生的希望,以及被压抑已久的血性被点燃的激动!
“易帜抗日了!”
“咱们山东,不投降!”
“迎接救国军!打鬼子!”
口号声开始在一些街头响起,并且越来越响亮。许多商铺重新开门,民众自发走上街头,帮助士兵们搬运物资,设置路障。
泉城济南,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午后,完成了一场不动声色却石破天惊的惊变!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东面,日军的炮声越来越近;北面,局势未明;南京的态度、奉天的反应,都还是未知数。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齐鲁大地的地平线上迅速积聚。
但至少在这一刻,这座千年古城,选择了不屈,选择了抗争,将自身的命运,与那个在北方高举抗日旗帜的新生力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