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烽火照山东 (第3/3页)
我们守土有责,今日唯有以死相报!”
“济南。韩主席钧鉴:倭寇主力猛攻潍县,炮火猛烈,我部伤亡逾半,外围尽失,现退守城垣。职部誓与城共存亡,然兵力悬殊,火器不济,恐难久持。
……
职,第二旅旅长 韩一诺 ”
电波载着这最后的绝望呼号,穿透硝烟弥漫的夜空,飞向西南方向的济南。
几乎在同一时间,黄海之滨的日照城,也陷入了血与火的炼狱。
相较于潍坊,驻守日照的力量更为薄弱。
主要是县保安团、少量警察以及匆忙组织起来的壮丁,总计约千人,由县长高荫周兼任城防长官。
高荫周是个文官,年近五旬,此刻却不得不披挂上阵。
面对的是日军步兵第9旅团一部约四千人的围攻,日军意图迅速打通沿海南下通道。
没有进行长时间的炮火准备,而是采取多点进攻的策略,同时猛攻涛雒、两城等外围据点,并派出一部直扑日照城下。
守军兵力本就单薄,分散防御更是捉襟见肘,很快便被分割包围。
日照城墙不高,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砖石结构,在现代化火炮面前显得脆弱不堪。
日军用山炮、步兵炮抵近直瞄射击,城墙多处被轰开缺口。
缺乏重武器的守军,只能用老旧的土炮、鸟枪,以及滚木、礌石甚至烧开的沸水、热油进行抵抗。
高荫周亲临西门督战,这里战况最为激烈。
日军的轻重机枪将城垛打得碎石飞溅,压得守军抬不起头。
无数云梯架上了城墙,日军士兵嚎叫着向上攀爬。
“顶住!绝不能让倭寇上城!”
高荫周声音嘶哑,他甚至还不会熟练放枪,只能挥舞着一把大刀给士兵鼓劲。
守城的士兵和自发上城的民壮,用简陋的武器与日军搏杀。
不断有人中弹从城头栽落,或者在与日军的白刃格斗中同归于尽。
城墙上下,尸体堆积,鲜血染红了斑驳的墙砖。
凌晨一时许,西门附近的一段城墙在炮火连续轰击下终于坍塌,形成一个巨大的缺口。
日军潮水般涌了进来。城内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更为残酷的巷战。
高荫周在几名护卫的拼死保护下,退守到县衙附近。
他知道,城破已在旦夕之间。
“韩主席!日照遭倭寇重兵合围,寇自海陆猛攻,城防岌岌可危!百姓惶恐,将士浴血,然贼众我寡,恐难见明日之朝阳!
……
职,高荫周 ”
他捡起地上一支阵亡士兵的步枪,对身边仅存的几人吼道:
“诸位,随我杀敌!日照,今日便是你我尽忠之所!”
济南,韩复榘公馆。
窗外,天色依旧漆黑。
书房内,韩复榘枯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桌上摆放着刚刚几乎同时送达的两份电文译稿——一份来自潍坊韩一诺,一份来自日照高荫周。
电报纸上那寥寥数语,却重若千钧,字里行间弥漫着硝烟、血腥和绝望的气息。
他仿佛能听到潍坊城外的炮声震天,看到日照城头的血肉横飞。
这两封染着电波硝烟味的求援电报,如同两把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口。
山东的天空,已被来自东方的战火彻底染红,而那灼热的光焰,正迅速向他所在的济南蔓延而来。
他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