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盛大开幕 (第2/3页)
音清脆悦耳,业务熟练。
客车内,来自平津教育界、新闻界的代表们低声交谈,语气中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南开大学的王教授指着会议手册啧啧称奇:
“连茶歇的糕点出自哪家老字号、用的是关东糖还是西洋方子都标注清楚,这份心思,真是绝了!”
————————————
詹姆斯·威尔逊选择步行前往东北大学,他需要更近距离地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
他注意到,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有双语指示牌和面带微笑的引导员。
沿途的警察并非简单地站岗,而是主动为代表车队疏导交通,姿态专业而礼貌。
他在笔记本上速记:
“城市管理的水准,直追欧洲二流首都。公共服务的意识已深入人心,这绝非短期可成。”
————————————
七时三十分,东北大学“汉钦楼”礼堂入口已是人流如织,却忙而不乱。
签到处设置了多个通道,工作人员效率极高,核对身份、发放资料袋(内含最终议程、席位图、纪念章、奉天风物志、甚至一张老边饺子馆的代金券)、引导入场,流程顺畅无比。
陈敬轩在“新闻出版界”签到处领到了他的资料袋。
他打开那本精致的《奉天风物志》,扉页上“携手同心,共纾国难——张汉钦”的题词让他心神激荡。
这不是简单的客套,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承诺与号召。
————————————
詹姆斯凭借特殊的银色记者证,通过了额外的安检(礼貌且高效),被引至二楼视野最佳的“国际观察员及记者席”。
美联社、路透社、塔斯社、哈瓦斯社的同行们几乎都已到场,架设相机的声音不绝于耳。
从他这里俯瞰,整个礼堂的布局尽收眼底:
台下, 席位经过精心规划:
最前排是政治要员,士林清流及各派系全权代表;
其左翼是胡洪骍、梅贻琦等为首的文教界泰斗;
右翼是张公权、陈辉祖等工商金融巨子与华侨领袖;
中后排则是各界贤达、中级军官、社会团体代表。
这种布局既彰显了传统资历秩序,又巧妙凸显了知识、资本与海外力量在新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政治智慧极高。
台上, 深红色的幕布前,一字排开十一张座椅,桌上放置名牌、麦克风、茶水杯,间距恰到好处。正中央的位置,则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
八时整,礼堂内华灯齐放。
军乐团奏响《迎宾曲》,旋律庄重而充满希望。代表们在引导下悉数就座,交谈声渐渐平息,一种庄严的期待感在空气中凝聚。
八时二十分,全场灯光微微调暗,聚光灯打在主席台入口。
军乐声止,整个礼堂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八时二十五分整,主席台侧门准时开启。
主持人顾维钧率先走出。
他身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金丝眼镜后目光沉稳,步伐从容,尽显国际级外交家的风范。
他走到主持席前,向台下微微鞠躬,随后以清晰洪亮、兼具中英文的声音宣布:
“国民救国会议开幕典礼,即将开始。恭请大会主席团成员入场!”
话音落下,军乐团奏起激昂的《进行曲》。
第一位步入会场的是张作相。
这位东北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