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三辞三让,以退为进 (第2/3页)
推辞,展现淡泊名利、顾全大局的胸襟;
一边以雷霆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光复旅大、解救元老、发展经济。
如此,既能赢得最高权力,又能最大限度地收获人心和合法性,为真正的新时代拉开一个光明正大的序幕。
————————————
想到这里,他与站在角落、同样嘴角微微抽搐、强忍笑意的杨宇霆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杨邻葛早已为他谋划好了对策,那十二个字如金石般掷地有声: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速定鼎!”
眼下,正是实行“三辞三让”第一阶段的关键时刻,以退为进,方能最终定下乾坤!
主意已定,张汉钦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
他脸上的凝重之色未消,反而更添几分忧国忧民的沉痛。
他抬起手,轻轻向下压了压,那山呼海啸般的劝进声渐渐平息下来,议事厅内重归寂静,静得能听到窗外聒噪的蝉鸣。
“诸位叔伯,诸位同僚!”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诸位拳拳之心,殷殷之望,汉钦……感同身受,五内俱沸!”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全场,语气变得极其沉重:
“然,当此国难危急存亡之秋,民族命运悬于一线之际,汉钦年少德薄,虽侥幸借三千万东北军民之力,获此小胜,安敢因一己之虚名,而置国家于分裂险境,陷民族于内耗深渊?”
————————————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语气坚定:
“其一,国难当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眼下倭寇主力虽遭重创,然旅大要塞仍在敌手,关东军虎视眈眈,朝鲜军余孽未清!我东北首要之务,乃是以最快速度,光复旅大,将日寇彻底逐出辽东!此时若忙于另立中央,岂非予外敌可乘之机,徒令亲者痛,仇者快?此汉钦不敢受者一也!”
接着,他伸出第二根手指,姿态谦逊:
“其二,汉钦年轻识浅,德才不堪重任。”
“ 花园口之捷,乃前线将士用命,后勤民众支援,各界人士心血之共同结晶,汉钦何德何能,敢贪天之功为己有?纵观寰宇,领导四万万同胞复兴之领袖,需德配天地,才贯中西。汉钦一介凡夫俗子,于治国理政大道,尚需潜心学习,砥砺磨练。此汉钦不敢受者二也!”
最后,他伸出第三根手指,神情转为悲愤与急切:
“其三,亦是汉钦此刻最为锥心刺痛之事——南方同胞正遭涂炭,党国元老身陷囹圄!”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难以抑制的愤怒与焦虑,
“常公……唉!”
他重重一拍桌子,痛心疾首,
“其对外交涉或有难处,然其对内之举,实在令人发指!”
“林森、于右任、邵力子诸公,皆我党国柱石,民望所归之耆耆宿!如今竟因直言获罪,被非法拘禁,生死不明!南方诸省,白色恐怖弥漫,报馆被封,学子系狱,百姓噤若寒蝉!此非治国,实乃虐民!此非维稳,实乃自毁长城!”
他环视众人,目光灼灼:
“我辈在此商议名位之事,而三老或许正在暗室之中备受煎熬!南方同胞或许正在铁蹄之下哭泣!每思及此,汉钦如坐针毡,羞愧难当!”
“若此时欣然接受诸位推举,置南方元老与百姓于不顾,汉钦与那只顾一己权位、冷酷无情之辈,又有何异?!”
“解救元老,解民倒悬,方为当前第一急务! 此汉钦万万不敢受者三也!”
————————————
一番话,情理交融,掷地有声。
尤其是对南方元老和百姓处境的强调,将道德制高点牢牢握在手中。
一时间,刚才还群情激昂的众人,不少都面露惭色,若有所思。
张汉钦趁热打铁,不再纠缠于“接受与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