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做人要果断 (第2/3页)
,也正因为长江周边降水超标,张大象托关系找到了在气象公署混口饭吃的一个族叔,然后就拉到了去年和前年的气象年鉴。
再跟一些常年务农的老头儿讨论了一下,张大象得出一个结论,今年长江中下游的葵花籽价格铁定要涨。
而北方的价格现在还处于洼地,零售的生葵花籽最低突破一块五,原产地更是能突破下限,尤其是被坑了的一部分种植户,并不会预测未来行情。
张大象料定这时候肯定会有炒家,但他在北方没有人手,就算带钱下场,也没办法分口汤喝,只能是悄悄滴进村,小赚上那么一笔。
让大姨夫王发奎跟着试试水,也是顺手的事儿,不过得低调,尤其是瞒着李招娣,她的大嘴巴太生猛,容易把王发奎带沟里去。
“颗颗,这能赚钱?”
“姐,掌柜的说了,运到‘十字坡’的价格是两块五,大姨夫要是在老家还是说在别的地方,低个两毛钱就能赚。当然可不是真两块三去收啊,现在生瓜子可不值那个价,就桑家老宅那一圈,就几毛钱一斤,县城才卖个块儿八毛的。”
“噢……噢,对,我爸也是死脑筋,别真两块多去收,那不成冤大头了么。”
忽地王玉露又猛地想起,“可我家现在也没钱啊?”
“放心吧,掌柜的垫资,大车也是直接从暨阳市这里过去的。要是怕有人设卡拦路,就从安边县叫个车,然后南下。一回生二回熟,之后要是有量,让周叔专门跑河东道这条路。”
“哎,行,谢谢你,颗颗。”
王玉露叹了口气,这事儿说白了换谁来都行,没有王发奎,总有叫桑发奎的,而且还不少呢。
想起母亲李招娣的各种作妖,王玉露对桑玉颗那是一百个愧疚。
换做是她,遇上自家母亲那样的亲戚,没破口大骂是她大学没读明白。
“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桑玉颗并非对李招娣没有了芥蒂,也没有翻篇,单纯只是“过去了”,现在也是一码归一码。
等王发奎电话等到了八点多,挂断了这边打过去,然后才是姐妹两个跟王发奎把大概的事情说了说。
王发奎当时就心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