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守卷人 (第2/3页)
。
“李景元之子来了。”竹翁缓缓“睁眼”,虽不能视物,却精准地“望”向李玄微,“你父亲当年,可是个执拗的人啊。”他顿了顿,声音带着几分追忆,“还记得二十年前,他为查探太史局的异常,独身潜入,却险些陷入重围。若不是我及时出手相助,他恐怕早已命丧当场。”
李玄微心头一震,父亲从未对他提及这些过往。他急切地追问:“竹翁,我父亲当年研究‘天幕’,到底发现了什么?那场吞噬太史局的大火,真的是意外吗?”
竹翁轻轻摇头,示意清漪取来古籍。清漪从玄黑石函中取出一卷色泽暗沉、边缘残破的帛书,在青玉案上展开——正是《天门志》。
“‘周室既衰,天命不显,天门渐隐,灵机始匿’……‘秦皇遣方士,非独为求仙,实探天人之隙’……”清漪纤指划过帛书,缓缓念出上面的文字。
李玄微凝神细观,脑海中突然闪过无数破碎的画面:崩塌的天门、消散的灵气、古人绝望的哭喊……这些画面如此真实,仿佛他亲身经历一般。“这……这是真的?‘天幕’并非突然降临,而是早已注定?”
随后,清漪又取出几张泛黄脆弱的残页——《灵山契约录》抄本。李玄微接过,指尖触碰到纸页的瞬间,一股磅礴的力量扑面而来,纸上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在他眼前流转:
“…兹约定,仙佛神圣,非逢天地倾覆之大劫,不得显圣临凡,干涉人道进程…”
“…自契约立,断绝先天灵气下泄人间,使人间元气自循,生灵自悟,以全其性…”
“为何要这样做?”李玄微猛地抬头,声音带着不解与愤怒,“断绝灵气,让凡人在苦难中挣扎,这就是所谓的‘护持天道’?”
清漪沉默片刻,眼中掠过一丝悲悯:“我曾于观音大士遗留的玉简札记中看到一句话:‘溺爱之苗,难成栋梁。唯野火焚原,方见新芽破土之坚韧。’或许,这便是神佛的用意。可他们忘了,凡人的血肉之躯,根本承受不住这般‘考验’!”
两人的争论声刚落,星陨斋外传来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一名年轻道人神色凝重地跑进来:“清漪师姐,竹翁,黑袍判官来了,说有紧急讯息!”
黑袍警示,危局骤现
众人来到前厅,只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