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赛后风暴 (第2/3页)
最后,他看着镜头,每一个字都说得清晰而又沉重,仿佛是在向全世界,也在向孙圣本人宣告:“我们的故事,还没结束。”
这番话,瞬间让所有记者都兴奋了起来!这已经是在公开暗示二番战的可能性了!既体面地承认了失败,又将原因归结为“非技术因素”,为未来的商业谈判,保留了最大的悬念和价值!
就在梅威瑟的采访视频,如同病毒般在北美网络上发酵之时,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爱尔兰都柏林,风暴的第二个引爆点,被一个男人用最华丽、最嚣张的方式点燃了。
康纳·麦格雷戈,这位综合格斗界有史以来最大的超级巨星,立刻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重新将世界焦点拉回到自己身上的机会。
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在推特上简单地开骂,而是选择了一种更高级、更具“王者风范”的表演。
在他的豪华庄园里,面对着窗外阴郁的爱尔兰天空,他开启了一场InStagram的个人直播。
画面中,他身穿一件范思哲的定制丝绸睡袍,胸口敞开,露出那标志性的纹身。
他手中端着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杯,里面盛放着琥珀色的、他自己品牌的威士忌。
他悠闲地坐在一个熊熊燃烧的壁炉前,身后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和巨大的落地窗。
他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纸醉金迷的、仿佛正在点评天下的凯撒般的气息。
“我看了比赛,一场不错的战斗。”他晃动着酒杯,冰块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抿了一口酒,用一种慵懒而又充满讥讽的都柏林口音说道,“恭喜你,孩子,你干掉了一个我没干掉的老家伙。你做得很棒,真的。你用你的大块头,把他撞倒了。了不起。”
他话锋一转,原本慵懒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如同盯上猎物的鹰隼:“但是,别搞错了。现在,拳击的支线任务完成了,该回到主线剧情了。别忘了,那个该死的八角笼,才是你的家。而我,是这个家里的魔王。”
他对着镜头,露出了一个标志性的、充满挑衅的微笑,那笑容里混合着嫉妒、战意和对巨大商业机会的贪婪:“你现在是格斗界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你抢走了我所有的风头,所有的头条。这很好,我喜欢这样。因为这样一来,当我把你那张漂亮的脸蛋,重新打得像一幅毕加索的抽象画时,全世界都会看见。那将是比今晚更盛大的场面。”
最后,他举起酒杯,仿佛在向远在拉斯维加斯的孙圣遥遥致意,也像是在向全世界的格斗迷下达一道命令:
“你的腰带还在等着我,别让我等太久。我们的二番战,才是真正的王权游戏。”
这段直播,在短短一小时内,观看人数就突破了千万!
康纳用一种极具煽动性的、游戏化的语言,将自己塑造成孙圣UFC回归后的最终对手,既疯狂地蹭了热度,又重新强化了自己在综合格斗宇宙中的核心地位。
他成功地将全世界的目光,从“跨界之战”的余温,强行拉回到了八角笼的内部纷争之中!
与此同时,全球的社交媒体,彻底被这场世纪之战的余波所引爆。
两个格斗世界,悲喜并不相通,各自在数字空间里,上演着不同的剧本。
综合格斗宇宙,陷入了一场集体的狂欢,但狂欢之下,却是汹涌的暗流。
UFC的官方账号第一个发声,他们用一张孙圣高举双臂、鲜血与腰间那条璀璨的钻石腰带交相辉映的霸气海报,配上了四个言简意赅、却分量十足的大字:“争论结束。”
简单、直接,充满了胜利者的骄傲。
中量级炙手可热的超级新星,同样以技术和智商著称的“最后的武艺大成者”阿迪萨亚,发布了一段孙圣用佯攻骗出梅威瑟破绽并最终完成肝脏打击的慢动作视频。
他用他那标志性的、融合了动漫文化的语言配文道:“看到了吗?这是开了‘写轮眼’才能预判到的时机!距离、角度、伪装、时机……这不是野蛮人的蛮力,这是最高级别的打击艺术!所以别再说我们综合格斗选手只会打架了,我们什么都会!”
他的评论,从技术层面肯定了孙圣的胜利,也极大地拔高了整个综合格斗运动的形象。
“街头耶稣”豪尔赫·马斯维达尔,则一如既往地街头范儿十足。
他没有转发任何比赛图片,只发了一张自己在后台休息室里,点燃一根粗大的古巴雪茄,对着镜头露出不屑微笑的照片。
他配文道:“有些人只会耍嘴皮子,有些人用行动说话。孙,游戏结束了,看看你有没有种,来和我这个真正的街头霸王干一架。”
而现任中量级冠军,“五星”罗伯特·惠特克,他的反应最为平静和绅士。
他同样转发了官方海报,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写道:“惊人的成就,赢得了尊重,很高兴能与你一战!”
最令人意外的,是许久未曾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波澜的,那位被公认为综合格斗历史上最有天赋、却也因场外麻烦而饱受争议的前P4P之王,“骨头”乔恩·琼斯。
他用一种居高临下、仿佛神祇在俯瞰凡人般的语气,评论了UFC的官方推文:“真可爱,他打败了一个已经退役的、比他小两个级别的轻量级选手。孙,如果你真想向世界证明,你才是这个星球上最强的格斗士,就别再欺负那些小个子了。升到轻重量级来,让我们真刀真枪地干一场,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王。”
琼斯的这番叫阵,如同在已经沸腾的油锅里,又扔进了一块冰 瞬间让整个格斗界都为之疯狂!
这被认为是UFC历史上最有可能实现的、也是粉丝们最梦寐以求的、真正的“王见王”对决!
在数字世界的另一端,拳击界的舆论氛围则要复杂得多,充满了不甘、愤怒、反思与新的战意。
“体格碾压论”成为了被大多数拳击媒体和粉丝所接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