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拨开迷雾寻觅新曙光 (第1/3页)
陈锋站在略显空旷的原料仓库里,手指拂过一块已经初步切割、散发着独特幽香的红木板材,冰凉的触感和厚重的质感让他对“红木”二字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环顾四周,仓库规模不算特别巨大,但堆放整齐,品类似乎不少,从颜色深紫的到略带金丝的,显然价值不菲。
这看似井然有序的背后,却隐藏着最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名贵木材,究竟从何而来?
董老板陪在一旁,脸上堆着笑,详细介绍着各种木材的名称和特性,听起来如数家珍。
“陈副部长您看,这都是上好的料子,我们厂出的家具,用料绝对扎实。”
陈锋点点头,顺势将话题引向了他最关心的环节:“董老板果然是行家。这么优质的原料,供应一定很稳定吧?不知道主要来自哪个产区?现在国际对红木贸易监管越来越严,可靠的、合法的渠道可是我们未来合作的基础啊。”
他语气平和,仿佛只是随口一问,目光却敏锐地捕捉着董老板脸上的细微变化。
果然,董老板的笑容瞬间僵硬了一下,虽然很快恢复自然,但那一闪而逝的尴尬和回避没能逃过陈锋的眼睛。
他搓了搓手,打着哈哈:“这个嘛……货源嘛,肯定是有保障的,我们经营这么多年了,从来没出过问题。具体的渠道……呵呵,都是大老板直接负责的,商业机密,商业机密,我也不太好过多打听。”
又是这套说辞,与之前应对工人询问时如出一辙。
陈锋心中冷笑,一个负责日常生产和管理的“老板”,竟然对核心原材料的稳定性和合法性毫不知情?这无论如何也说不通。
但他没有点破,只是表示理解地点点头:“理解,谨慎点是应该的。不过,董老板,既然我们谈的是深度合作,甚至涉及自动化改造这样的大投入,原料供应链的透明和可靠就是重中之重。还希望您能向大老板转达我们的关切,必要时,我们需要看到一些基本的合规文件,这也是为了合作能长久嘛。”
“一定一定,我会向上面反映的。”董老板连连答应,明显想尽快结束这个话题。
参观完仓库和生产车间,陈锋对工厂的整体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评估。
正如他之前观察到的那样,设备确实陈旧,车床、刨床都带着岁月的痕迹,但工人们的技艺娴熟,流程衔接顺畅,生产效率并不低。
他脑海中不禁再次浮现林朝栋提出的自动化生产线构想——若是能将这传统工艺与现代智能制造结合,前景确实诱人。
回到董老板的办公室,陈锋决定抛出这个诱饵。他斟酌着开口:“董老板,今天看下来,贵厂的工艺水平确实名不虚传。不过,不知道您有没有考虑过未来的发展?比如,引入自动化设备,提升生产效率?”
董老板正在泡茶的手顿了一下,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但更多的是谨慎:“自动化?陈副部长,不瞒您说,我们也听说过,确实是趋势。但对我们这种小厂来说,太难了。先不说那昂贵的设备,就是技术人才,我们也缺啊。这投入可不是小数目。”
他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传统行业经营者面对转型时的普遍焦虑。
陈锋心中稍定,有兴趣就好办。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地说:“您的顾虑我非常理解。但我们寰宇集团既然有意合作,自然会考虑这些实际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分步走的策略,比如,先规划一个小型的自动化试点单元,投入相对可控,既能验证效果,也让工人们有个适应过程。资金和技术方面,我们集团可以提供支持,甚至引进专业人才。一旦试点成功,证明了价值,再逐步推广到全厂。这样风险小了,转型也更平稳。”
他将林晚父亲建议的核心思想,用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董老板听着,眼神明显亮了起来,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显然在认真思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