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雪地里的 “星尘 logo” (第1/3页)
正月初一的阳光软乎乎的,透过 302 实验室的百叶窗,在地上投出细碎的光斑。窗台上摆着盆水仙,是李津上周从花市买的,嫩黄的花蕊刚炸开,散着淡淡的清香,混着桌上保温杯里飘出的红糖姜茶味,暖得人心里发甜。
实验室的布置早变了样。原本堆着试剂瓶的实验台,现在一半摆着协会的文件,一半放着小宇送的手工 —— 用黏土捏的 “星尘实验室” 模型,蓝色的星星歪歪扭扭,下面用彩笔写着 “救人的科技”,字旁边还画了个笑脸太阳。墙上最显眼的位置,挂着林建国和李博文的合照,是从科研所档案室翻出来的新照片:1998 年的夏天,两人坐在实验室门口的台阶上,手里举着刚做好的锚点雏形,笑得露出牙齿,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照片旁边,就是小宇画的 logo,蓝色的颜料有点晕开,却比任何设计图都鲜活。
“时空科技伦理协会” 的牌子挂在门后,是陈阳用木板做的,边缘还没打磨光滑,却用蓝色油漆仔细涂了边。林峰坐在桌前,翻着协会的第一份年报,上面记着这半年的成果:在全国建立了 20 个临时医疗点,从东北的哈尔滨到西南的昆明,免费给贫困患者用纳米修复液;协助政府制定了《未来科技伦理规范》,明确禁止 “意识提取”“非自愿基因改造” 这类技术;甚至还开了个公益课堂,每周五下午教社区里的老人用智能医疗设备 —— 都是些细碎的事,却被他一笔一画记得认真。
“林哥哥!李姐姐!”
门外传来清脆的喊声,带着孩子特有的雀跃。林峰抬头,看见小宇穿着件红色的羽绒服,像个小灯笼似的冲进来,帽子上的绒毛沾着雪粒,一进门就化了,在脸颊上蹭出两道水痕。他跑得飞快,直接扑过来抱住林峰的腿,力道大得差点把林峰的椅子带倒。
“慢点跑,别摔着。” 林峰笑着弯腰,摸了摸他的头 —— 小宇的头发软软的,还带着点室外的凉意。才半年没见,这孩子就长了不少,之前只能躺在床上,现在不仅能跑能跳,连说话都利索多了,眼睛亮得像浸在水里的星星。
“我才不摔呢!张爷爷说我现在跑得比小区里的小狗还快!” 小宇仰着脸,从口袋里掏出颗奶糖,塞进林峰手里,“这个给你,橘子味的,跟上次你给我的一样。” 糖纸是橙色的,上面印着只小熊,还带着他口袋里的体温。
张爷爷跟在后面走进来,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刚蒸好的包子,热气透过袋子渗出来,混着肉香。他比上次见时精神多了,脸色红润,不用再靠拐杖走路,只是走得慢些。“小林,小李,给你们带了点包子,白菜猪肉馅的,你阿姨早上刚蒸的。” 他把袋子放在桌上,从怀里掏出个新的笔记本,封皮是深蓝色的,上面写着 “纳米技术普惠应用记录”,“这阵子跟着医疗点的人跑了几个地方,记了点患者的情况,你们看看,说不定对后续研究有帮助。”
林峰接过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的字迹工工整整:“2026 年 1 月 5 日,昆明医疗点,患者王秀兰,68 岁,类风湿关节炎,注射纳米修复液后,第三天可自主握拳,第七天能做饭……” 每一条都记着患者的名字、年龄、症状和恢复情况,有的地方还画了小图标,比如 “握拳”“走路” 的简笔画,看得出来用了心。
“张爷爷,您这记录比我们的实验报告还详细。” 李津端来两杯红糖姜茶,递给他俩,“快趁热喝,外面雪大,暖暖心。” 她的头发留长了些,用个蓝色的发圈扎在脑后,发梢还沾着点水仙的花瓣 —— 刚才整理窗台时不小心蹭到的。
小宇捧着姜茶,小口喝着,眼睛却盯着桌上的模型:“李姐姐,我画的 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