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朝歌定新序,残纣藏祸根 (第2/3页)
案”:第一步,“安抚民生”—— 未来一个月内,为朝歌百姓发放粮食与种子,修复受损的房屋与水渠,恢复农耕生产;第二步,“整顿吏治”—— 选拔贤能的官员担任朝歌各级官职,废除商纣时期的苛捐杂税与严刑峻法,推行西岐的律法与政策;第三步,“推广新政”—— 在朝歌开设 “农耕学堂” 与 “律法学堂”,由西岐学宫的学子任教,向百姓传授农耕技术与律法知识,为后续在天下推广新政积累经验。
方案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胶鬲主动请缨负责 “安抚民生”,芮良夫负责 “整顿吏治”,姜嫄则负责 “推广新政”。大会结束后,各项工作立即展开 —— 农耕学堂与律法学堂很快在朝歌城内开课,学子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百姓讲解知识,不少百姓课后还围着学子们提问,场面十分热闹;修复房屋与水渠的工匠们也干劲十足,百姓们纷纷主动帮忙,原本预计一个月完成的修复工作,不到二十天便已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前往各路诸侯处的使者也陆续传回消息 —— 除了已加入反纣联盟的诸侯,还有十几个小诸侯主动提出加入,甚至连之前保持中立的 “齐国”“鲁国” 也派使者前来,表示愿意参加天下诸侯大会,支持西岐推行仁政。
然而,就在朝歌重建有条不紊推进、天下诸侯大会即将召开之时,太行山区传来了令人担忧的消息 —— 石厚率领的士兵在黎国边境发现了商纣的踪迹,且黎国与邶国正在秘密集结兵力,黎国国君还派人前往其他三个方国,试图联合他们共同对抗西岐。更令人警惕的是,阿禾的情报员传回消息,商纣已派人前往东夷,联络尚未投降的叛军残余势力,承诺 “若能击败西岐,便将东夷的三座城池分封给叛军首领”。
“商纣这是想联合太行方国与东夷叛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咱们。” 姜子牙看着情报员传回的密信,脸色变得凝重,“太行山区地形复杂,方国兵力虽不强,却熟悉地形,若他们发动袭扰,会严重影响天下诸侯大会的召开;东夷叛军虽已元气大伤,但仍有两千余人,若与方国联手,后果不堪设想。”
姬昌坐在一旁,眉头紧锁:“先生,天下诸侯大会还有十日便要召开,此时若分兵应对太行方国与东夷叛军,恐会分散兵力,让商纣有机可乘。咱们该如何应对?”
姜子牙沉思片刻,激活 “谋略推演”,结合当前局势制定应对方案:“咱们可采取‘震慑为主,防范为辅’的策略。第一步,派使者前往太行山区的五个方国,告知他们天下诸侯大会即将召开,若黎国与邶国敢联合商纣作乱,西岐将率领诸侯联军彻底消灭他们;同时,让石厚率领的士兵在黎国边境举行‘军事演习’,展示青铜连弩与青铜铠甲的威力,震慑方国。第二步,派蔡国诸侯率领后卫军前往东夷,与当地投降的叛军首领联络,承诺‘若能协助平定残余叛军,便免除东夷三年的贡赋’,让他们协助防范残余叛军的袭扰。第三步,在天下诸侯大会上,正式成立‘诸侯联防联盟’,约定‘一国受敌,多国支援’,让商纣与方国不敢轻易作乱。”
姬昌与众人纷纷赞同,方案立即付诸实施。派往太行方国的使者很快传回消息 —— 卫辉国与共国明确表示不会支持商纣,还愿意协助西岐监视黎国与邶国的动向;黎国与邶国虽未明确表态,但在看到石厚军队的 “军事演习” 后,暂时停止了兵力集结,显然是有所忌惮。前往东夷的蔡国诸侯也传来捷报 —— 当地投降的叛军首领为了免除贡赋,主动率领士兵围剿残余叛军,已斩杀叛军首领,俘虏残余士兵,东夷的隐患基本解除。
隐患暂时消除,天下诸侯大会如期召开。朝歌王宫广场上搭建了一座巨大的 “诸侯台”,台上摆放着象征天下统一的 “九鼎”(由西岐工匠用青铜打造,代表九州),台下按诸侯封地方位划分区域,各路诸侯率领亲信依次入场,旗帜飘扬,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
大会开始后,姬昌走上诸侯台,手持 “同心玉圭”,声音传遍广场:“诸位诸侯,今日咱们在此召开天下诸侯大会,一是为了庆祝推翻商纣暴政,二是为了共同商议天下治理之策,推行仁政,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诸侯们纷纷欢呼,广场上响起震天的掌声。随后,姜子牙走上台,展开一幅巨大的 “天下农耕与律法推广图”,向诸侯们详细介绍西岐的新政:“咱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天下推广改良农具与‘作物轮作’技术,让粮食产量提升三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