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集团内部的突破进展 (第3/3页)
部B区302室”。议题栏写着:“关于‘光影计划’下一阶段执行方案及预算调整”。
纪要中提到,原定投入三千万元用于“舆论引导专项”,现因监管审查加强,决定将其中一千五百万元改为“间接支持”,通过第三方机构以“内容赞助”形式支付给指定媒体,同时要求各合作平台保持每周至少两次深度报道发布频率。
落款处有一个签名,模糊不清,墨迹晕染,但旁边打印的名字能看清:
周维钧
他盯着那个名字看了很久,手指慢慢收紧,指节泛白。
周维钧——现任“启明控股”战略顾问,也是三年前那场并购案中,亲手将他排挤出董事会的人。他曾以为那是一次商业博弈的失败,现在看来,或许从那时起,这张网就已经开始编织。
这时,窗外开始发白。远处高楼的轮廓一点点清晰起来,城市即将苏醒。他调出之前整理的资金模型,在最新数据基础上重新跑了一遍验证程序。
进度条走到百分之九十七时,系统自动标红了一个新发现:那家接受“内容赞助”的媒体之一——《深度中国》,曾在三天前发表过一篇题为《亚瑟巨额投资疑云再起》的报道,发布时间正好在资金到账后的十二小时内。
几乎是同步操作。
他截下这张图,新建一个加密文件夹,命名为“Level-2 可提交”。里面只放了四样东西:银行流水截图、音频文字稿、会议纪要片段、以及这张带有时间关联的资金路径图。
做完这些,他没有关闭电脑,也没有起身活动。屏幕上的蓝光映在他脸上,冷静而稳定,像是一具不会疲倦的机器。
楼下传来孩子的说话声,清脆而明亮:“妈妈,我的科学作业要交打印版吗?”
接着是艾迪的声音:“书包带好了吗?外套穿厚一点。”
片刻后,大门轻轻合上。
他刷新了一次通讯软件,确认“影流”小组没有新消息。然后打开日程表,找到上午九点的法律顾问会议,在前面打了个勾。
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正准备写下待办事项,突然注意到音频文件里那段话的某个细节。
“Z组长的意思是,维持现有节奏……”
Z组长。不是负责人,也不是主管,而是“组长”。
说明这个组织内部有分级管理结构,而且使用代号称呼高层。这种模式常见于高度隐蔽的运作体系,一般不会对外透露层级关系。通常,代号背后还藏着身份编码规则。
他重新翻看组织架构图,试图找出其他可能的代号线索。就在放大某一角落时,发现边缘有一串手写的编号:Z-07-24。
日期格式。七月二十四日。
他立刻调出旧档案,查找那天发生的事。
页面加载出来的一刻,他的手指停住了。
七月二十四日,正是华侨托投资金正式划拨的日子。
也是那一天,系统日志显示,有未知IP尝试访问资金审批后台,虽未成功,但留下了三次试探性登录记录。当时被判定为普通爬虫攻击,未作深究。
而现在,Z-07-24,很可能不是日期,而是身份编号:Z序列第七号成员,入职或激活时间为7月24日。
他迅速比对已知线索:Z负责外部资源对接,掌控媒体渠道,拥有决策影响力,且能直接影响“光影计划”执行节奏。
而周维钧,恰好曾在两年前兼任某文化传媒集团董事,与《深度中国》总编辑私交甚笃。
两个影像在他脑中缓缓重叠。
他缓缓呼出一口气,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指令:
【生成完整证据链摘要,设定自动发送触发条件:若本人连续24小时无登录记录,则立即推送至检察机关指定信箱。】
设置完毕,他关闭所有敏感窗口,仅留下一张空白便签。
上面写着:
“当谎言足够精密,它就成了真相的替身。
但只要起点是假的,终有一天,影子会踩到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