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娱乐圈黑幕的初步对抗 (第1/3页)
亚瑟盯着手机屏幕,那条“欢迎回来”的回复已经过去整整一夜。他没有再收到新的消息,但桌面上的U盘却比往常更沉。里面存着《镜渊备忘录·第一辑》,是他过去几个月整理的所有异常数据和线索——资金流向的断点、项目被压下的时间节点、某些名字反复出现在不同公司的幕后合同里。他曾以为这些只是行业潜规则的缩影,现在却清楚地知道,它们是一张网,一张把创作者、作品甚至观众都缠住的网。
他打开电脑,调出那份未发布的公开信草稿。光标在“致所有仍在坚持真实表达的人”后停顿了几秒,然后删掉,重新输入:“给那些没被看见的故事。”
不提批判,不说愤怒,只讲事实。他知道,一旦迈出这一步,就不再是个人情绪的宣泄,而是对整个生态的叩问。
邮箱界面弹出新提醒,是A公司发来的会议纪要确认函,论坛主题定为“用户共创模式的可持续性”。这个由他提出的议题,如今成了业内关注的焦点。可他心里明白,真正的可持续,不只是商业模式的革新,更是创作环境的净化。如果内容依旧被资本随意篡改,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包装好的假象,再透明的流程也只是空壳。
他合上笔记本,起身走到办公室角落的文件柜前,抽出一个从未归档的牛皮纸袋。里面是几份三年前被临时撤下的青年导演提案,当时对方只说“投资方有顾虑”,便再无下文。其中一个项目名叫《白噪音》,讲述一位新人演员在剧组遭受隐性操控的经历,剧本原型来自真实采访。如今回想,那部片子之所以被毙,恐怕不是因为质量,而是因为它太真。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系统后台推送的数据报告:#真实之声 话题上线六小时,阅读量突破百万,三条匿名故事引发大量共鸣式转发。有人留言说:“原来我不是个例。”也有人说:“终于有人敢说了。”
这是他昨天悄悄启动的行动。没有点名,没有证据曝光,只是让声音先浮出水面。他知道,在这片沉默已久的土地上,哪怕一句轻声诉说,都可能掀起波澜。
傍晚时分,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助理探头进来,说有一位客人等在会客区。他走出去,看见艾迪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杯温水,神情平静得像来谈一个普通项目。
“你发起的那个话题,”她开门见山,“我看了。”
亚瑟点头,“我知道你会看到。”
“很多人在回应,”她说,“但也有很多人害怕。”
“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