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感情与事业的双丰收憧憬 (第2/3页)
第一行字:“当创作遇见资本,真正的桥梁是理解。”接着写下几个关键词:观众参与、透明流程、创作者与公众的双向信任机制。他设想一种合作模式——不再是由资本决定拍什么,而是由真实反馈推动内容迭代;明星不再是流量符号,而是深度参与者;投资人不只是看报表,也能听见故事背后的声音。
写到这里,他顿了顿,删掉“投资人”三个字,换成了“同行者”。
他知道,自己在写一份项目书,也在写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桌上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推送消息跳出来:艾迪出席慈善晚宴,现场播放一部公益纪录片,片头风格与他们去年资助的学生作品极为相似。他点开新闻配图,她站在舞台中央,举着酒杯,目光温和,背景屏幕上正滚动着片名和主创名单。
他放大截图,仔细看那部片子的视觉标识——蓝灰色调,手绘字体,右下角有个小小的海鸥图案。那是他们团队定下的标记,只用于支持青年导演的公益项目。全行业没人用这个设计,也不会有人刻意模仿。
她注意到了。
她还记得。
那一刻,仿佛有股暖流从胸口漫开,缓慢而坚定。不是喜悦,也不是释然,更像是确认——确认那些曾经共同坚持的东西,并没有随时间腐朽,也没有被现实碾碎。
他点进评论区,发现她留了一句话:“好故事不该被埋没。”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像是隔着屏幕,听见了她说这话时的语气。
不是客套,不是宣传,是真心。
他点开回复框,输入:“谢谢你记得。”
没有署名,也没提过往,更没说“你也看过我们的项目”。
只是四个字,轻得像一声呼吸。
发送之后,他没退出页面,也没刷新,就让它静静地留在那里,像一场无人知晓的对话。
办公室安静下来。空调低鸣,电脑主机轻微散热,时间像是慢了一拍。他起身走到窗边,玻璃映出他的影子,背后是整座城市的灯火。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在一次采访里,有人问他:“你觉得成功是什么?”
他当时答:“是做完一件没人相信能做成的事。”
现在他想改答案了。
成功是,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记住了你做过的事。
他回到座位,把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