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竞争对手的联合打压 (第2/3页)
。
八点整,他站在镜子前整理领带。黑色羊毛西装,白衬衫,银灰条纹领带,一丝不苟。今天是审片会的日子,原定九点半开始。他必须去。不是为了争取什么,而是要看清局面到底恶化到了什么程度。
电梯下行时,金属壁映出他的脸——轮廓分明,眼下有青黑,但眼神沉静如深潭。他知道,今天的会议室不会有人讲道理,但他们一定想不到,他也早已不是那个只靠逻辑说话的技术人。
影视基地B区三号剪辑厅,门禁系统刷脸通过后,走廊比往常冷清。以往这个时候,工作人员早已穿梭忙碌,灯光通明,对讲机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调度声。可今天只有零星几个人低头快步走过,见到他也只是匆匆点头,没人打招呼。有人甚至刻意绕道,避开视线接触。
他在休息区坐下,打开平板,翻看昨晚整理的《镜渊》前期调研数据——这些资料本应作为创作参考纳入本次审片流程。屏幕上滚动着上千份问卷分析、焦点小组访谈记录、剧本情绪曲线模拟图。他曾花了整整六个月,带着团队走访二十多个城市,采集不同年龄层观众对悬疑题材的心理预期阈值。
这些心血,如今却被定义为“学术报告”。
九点二十五分,会议室门打开。两名制片助理探头看了看,见是他,微微一怔,随即低声说了句“您稍等”,便迅速关上门。
他没动。只是将平板翻到一页加密文档,输入指纹解锁,里面是一段隐藏录音——昨晚茶馆里,艾迪说“林晚”时的那一秒空白后的呼吸频率变化。他已经做了声纹比对,结果显示:那一刻她的交感神经剧烈激活,属于典型的创伤性记忆触发反应。
她认识林晚。而且,远不止知道名字那么简单。
十分钟后,陆续有人进入。云启资本的代表穿着深灰西装,进门就和光影传媒的人低声交谈,语气熟稔得不像临时联盟;锐视集团派来的竟是一个从未露面的年轻女主管,简历显示她半年前才入职,负责“品牌联动策划”。可亚瑟查过企业公开资料,此人此前并无影视从业经历,倒是在某家公关公司参与过三次负面舆情反转操作。
这些人本不该出现在艺术审评环节。
九点五十五分,艾迪到了。她穿一件藏青色长裙,发丝整齐挽起,妆容精致得像是刚从发布会现场赶来。她走进来时,全场安静了一瞬。高跟鞋踩在地板上的节奏精准得如同节拍器,每一步都带着掌控全场的气场。她在主位坐下,目光扫过一圈,最后落在亚瑟身上,停留不到一秒,便移开。
但那一眼,足够让他捕捉到一丝异样——她的左手无名指轻轻蹭过婚戒,动作细微,却重复了三次。这是她紧张时的习惯。
会议开始。
投影播放的是最新剪辑版《镜渊》前三集粗剪片段。画面流畅,节奏紧凑,配乐恢弘,表面看几乎无可挑剔。但亚瑟很快察觉不对劲——原本由他团队提供的社会心理分析模型、角色行为动机推演、观众情绪曲线预测等全部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几段新增的商业广告植入镜头,生硬地穿插在关键剧情中:主角在逃亡途中停下喝了一口功能饮料;反派在密谋时手持某款智能手表查看消息;甚至连一场生死对决的背景墙上,都挂着一幅明显过度曝光的品牌海报。
“这个改动是谁批准的?”他问。
没人回答。
片刻后,锐视集团那位女主管开口:“我们觉得这部分内容更贴近大众审美,也便于后续衍生开发。”
“衍生开发?”亚瑟看着她,“这是审片会,不是招商会。你们什么时候开始主导创作方向了?”
女人笑了笑,嘴角弧度标准得像用尺子量过:“我们是联合投资方之一,当然有发言权。”
“可你们的投资协议还没签署。”他说。
“流程总会走完的。”她语气轻描淡写,仿佛一切已成定局。
旁边云启资本的代表接过话:“亚瑟先生,说实话,我们都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