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事业困境中的坚持 (第2/3页)
有人翻着文件,有人盯着笔记本屏幕,没人说话。投影仪嗡嗡启动,亚瑟站在幕布前,打开南湖街道的数据面板。
    “四十七次故障处理,平均响应八分钟。”他指着图表,声音逐渐清晰,“去年冬天系统大崩溃那次,我们三个小时抢通三百个终端。零下五度,水管冻裂,服务器机房漏水,我和老周穿着雨靴在里面蹲了整整一夜。恒远做过什么?他们连一次真实压力测试都没跑过。”
    底下有人低声开口:“可人家报价低,还有国资背景。咱们拼不过。”
    “那就认输?”亚瑟猛然看向说话的人,目光如炬,“那之前熬的每一个通宵算什么?客户凌晨三点打电话来求助,我们爬起来远程调试,顶着寒风赶去现场重启节点,又算什么?是我们不够专业?还是我们没尽力?”
    会议室静了几秒,只有空调出风口细微的嘶鸣。
    另一个声音响起,来自研发组年轻的技术员:“下一个评审会在后天。演示系统现在还不稳定,参数调不出来。如果再出问题……可能连入围资格都没有了。”
    亚瑟关掉PPT,环视一圈。二十多双眼睛望着他,有疲惫,有怀疑,也有藏不住的期待。他知道他们在怕什么。怕白干,怕没回报,怕跟着一个理想主义者走到头一场空。但他更清楚,一旦信念瓦解,这支队伍就真的完了。
    “我想问一句——”他缓缓开口,“如果现在散了,我们做过的这些事,是不是就等于没存在过?南湖街道的老人们不会用智能手机,是我们一个个教他们扫码登记;城西派出所的警情联动系统瘫痪四十分钟,是我们十分钟内远程接管;就连市应急办都说,我们的响应机制是‘最贴近实战’的。这些东西,能用价格衡量吗?”
    没人回答。
    角落里一个老员工站起来,手里捏着合同草案,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道理我们都懂。可房租、工资、服务器费用,哪样不要钱?你一个人扛得住吗?”
    话音落下,好几双眼睛都盯向亚瑟,像在等待最后的判决。
    他没立刻回应,而是拉开随身包,取出一张银行卡放在会议桌中央。金属卡面反射着顶灯的光,冷而锐利。
    “这是我名下所有存款,加上房产抵押额度,能撑六个月运营。”他说,语气平静得不像在讲述自己的命运,“不够的话,我去借。我不保证一定能赢。但我保证,只要我在,就不会让任何一个兄弟因为信任我而饿肚子。”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小陈低头记着什么,笔尖顿了一下,墨迹在纸上晕开一小团阴影。技术负责人坐在后排,悄悄把手机里的辞职草稿删了,锁屏后映出他自己略显憔悴的脸。有人开始翻技术文档,另一个人掏出本子画起了优化流程图,笔尖沙沙作响,像春蚕啃食桑叶。
    亚瑟走到窗边,拉开一点缝隙。夜风涌进来,吹散了些许沉闷。楼下停车场空荡荡的,只有他的车还停在原位,车顶积了一层薄灰,像披着霜雪。远处城市灯火连绵,广告牌闪烁不停,而这里,是唯一不肯熄灭的光源。
    “我们现在被人盯上了。”他转身面对大家,声音不高,却穿透每个人的耳膜,“对方有钱,有速度,但他们不知道我们为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