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帝后共治兴新政,北狄蛰伏藏祸心 (第3/3页)
这本!”
萧景珩接过书,快速翻开,里面详细记录了江南沿海地区的潮汐变化规律,包括每日的涨潮时间、退潮时间,以及不同季节的潮汐差异。他将密符图案放在一旁,对照着潮汐表仔细研究起来,凌燕也凑在一旁,帮忙分析。
时间一点点过去,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暖阁里的烛火被点亮,映照在两人专注的脸上。他们时而低声讨论,时而在纸上写写画画,沉浸在破解密符的专注中。
“燕儿,你看这里!” 萧景珩忽然指着密符上的一条纹路,语气带着一丝激动,“这条纹路的走向,与初三、十八的大潮潮汐线一模一样!而这条短一点的纹路,对应的是小潮的潮汐线!”
凌燕凑过去一看,果然如萧景珩所说,密符上的纹路与潮汐表上的潮汐线高度吻合。她指着密符右下角缺失的部分说:“那缺失的部分,应该对应的是具体的日期和时辰。宸妃留下半块密符,或许是想告诉我们,下一次交易的时间就在最近几日,很可能在禅位大典前后!”
萧景珩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看来宸妃的余党还不死心,想在禅位大典前后搞事。我们必须尽快确定海眼的位置,提前做好准备,将他们一网打尽!”
就在这时,秦风匆匆赶回东宫,手中拿着一份密报,脸上带着兴奋:“殿下,娘娘,属下查到密符的来历了!这是前朝时期盐商与海外势力勾结的暗号,称为‘潮汐符’,用来确定交易的时间和地点。海眼的位置在江南的钱塘口,是一个隐蔽的海湾,只有在大潮时才能进入!”
“钱塘口!” 萧景珩和凌燕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喜。他们的猜测果然没错!
“根据潮汐表,初三和十八是大潮,下一次大潮就在两日后的初三!” 凌燕看着潮汐表,语气带着一丝急切,“也就是说,宸妃的余党很可能在两日后的大潮时,在钱塘口的海眼与海外势力交易!”
萧景珩站起身,眼中满是坚定:“秦风,立刻调派三万精兵,秘密前往江南钱塘口,提前埋伏在海眼附近,务必将交易的人一网打尽,绝不能让他们逃脱!另外,让人密切监视天牢和冷宫的动向,防止有漏网之鱼趁机作乱!”
“是,属下遵命!” 秦风躬身行礼,转身匆匆离去,安排兵力部署。
暖阁里,只剩下萧景珩和凌燕两人。烛火跳动,映照在他们的脸上,两人眼中都满是坚定与默契。
“终于快要结束了。” 凌燕轻声说,语气带着一丝感慨。从江南查盐场,到香囊风波、北疆围剿,再到流产疑云、密符危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挑战与考验,如今终于快要迎来胜利的曙光。
萧景珩握住她的手,语气带着一丝温柔:“是啊,等解决了这件事,禅位大典就能顺利举行,我们也能迎来真正的平静。燕儿,谢谢你,一直陪在我身边,与我一起面对所有的困难。”
凌燕抬头看着萧景珩,眼中满是爱意:“我们是夫妻,本就该一起面对。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我都会陪在你身边,做你最坚实的后盾。”
萧景珩俯身,在凌燕的额头上轻轻印下一个吻,带着温热的气息,温柔而坚定:“好。”
接下来的两日,萧景珩一边处理禅位大典的筹备事宜,一边关注江南的动向;凌燕则留在东宫,整理之前查盐场和密符的相关资料,为后续的审讯做准备。两人虽然忙碌,却配合得十分默契,心中都充满了期待。
两日后的清晨,秦风传来捷报 —— 三万精兵在钱塘口的海眼成功埋伏,将宸妃余党与海外势力的交易人员一网打尽,缴获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兵器,还有一份记录着海外势力与前朝余孽勾结的密信。密信中提到,他们计划在禅位大典当天,趁皇宫守卫薄弱,发动叛乱,扶持前朝余孽登基。
“太好了!” 萧景珩看着捷报,眼中满是欣喜,“终于彻底解决了这个隐患!禅位大典可以顺利举行了!”
凌燕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下我们可以放心了。那些叛乱分子被一网打尽,再也没有人能阻止你登基了。”
萧景珩握住凌燕的手,语气带着一丝郑重:“燕儿,明日就是禅位大典了。我希望你能站在我身边,与我一起接受百官的朝拜,一起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
凌燕心中一暖,轻轻点头:“好,我会站在你身边,与你一起见证这一切。”
禅位大典当天,天气格外晴朗。皇宫的太和殿前,文武百官整齐排列,手持朝笏,神情肃穆。萧景珩身着明黄色的龙袍,身姿挺拔,站在太和殿的台阶上,接受皇帝的传位诏书。凌燕身着红色的皇后朝服,站在萧景珩的身边,头戴凤冠,妆容精致,眼中满是坚定与骄傲。
当皇帝将象征皇权的玉玺递给萧景珩时,太和殿前响起了整齐的欢呼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音响彻云霄,回荡在皇宫的每一个角落。萧景珩接过玉玺,转身面对百官,目光坚定而威严。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将肩负起守护江山、守护百姓的重任;而身边的凌燕,将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与他一起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