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幼弟渐解心中结,赐婚风波引暗流 (第1/3页)
    柳氏行刑后的第七日,恰逢苏夫人的忌辰。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凌燕便带着凌轩来到城郊的静云寺,为母亲焚香祈福。寺庙后院的海棠树已抽出新芽,淡粉色的花苞缀满枝头,一如苏夫人在世时,每年此时亲手栽种的模样。
    凌轩捧着一束白色的雏菊,小心翼翼地放在苏夫人的牌位前,小脸上没有了往日的茫然,多了几分沉静。他对着牌位深深鞠躬,轻声道:“外祖母,对不起,以前我被坏人骗了,误会了姐姐,还惹姐姐生气。以后我会好好听姐姐的话,保护姐姐,不让任何人欺负她。”
    凌燕站在一旁,看着弟弟稚嫩却坚定的模样,眼眶微微发热。这几日,她每日都会抽出时间陪凌轩读书、练字,偶尔还会讲些母亲生前的趣事,告诉他苏夫人是如何温柔善良,如何为侯府操劳。起初,凌轩还会沉默落泪,渐渐地,他开始主动询问母亲的过往,眼中的隔阂也一点点消散。
    “轩儿长大了。” 凌燕走上前,轻轻抚摸着他的头,语气温柔,“外祖母看到你这样,一定会很开心的。”
    凌轩抬起头,看着凌燕,认真地说:“姐姐,我以后要像舅舅和七皇子殿下一样,做个有本事的人,帮姐姐分担侯府的事情,不让姐姐一个人辛苦。”
    凌燕心中一暖,刚想开口,寺内的小沙弥却匆匆走来,恭敬地说:“凌大小姐,凌小公子,山下有侯府的人来报,说宫里派了太监来侯府传旨,让您二位尽快回去。”
    凌燕心中一动 —— 宫里突然传旨,会是什么事?她连忙带着凌轩下山,坐上马车朝着侯府赶去。一路上,她反复思索,二皇子党羽已清,柳家残余势力也被铲除,侯府近期并无大事牵扯朝堂,皇帝此时传旨,或许与之前围猎场的功劳有关,却又隐隐觉得不安。
    回到侯府时,正厅内已挤满了人。传旨太监身着明黄色的宫服,端坐在主位上,永宁侯和沈从安站在一旁,神色凝重。看到凌燕进来,太监立刻起身,脸上堆起笑容:“凌大小姐可算回来了,咱家等你好一会儿了。陛下有旨,还请凌大小姐接旨。”
    凌燕连忙拉着凌轩跪下,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只听太监展开圣旨,尖细的声音在厅内回荡:“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永宁侯府嫡女凌燕,聪慧果敢,深明大义,围猎场助擒逆党,有功于社稷。今五皇子景瑞已至适婚之年,品性端正,朕决意赐婚,将凌燕指婚于五皇子,择吉日完婚。望二人婚后相敬如宾,共辅皇室,钦此!”
    “什么?” 凌燕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她从未想过自己会被卷入皇子的婚事,更何况是素来与萧景珩不对付的五皇子!一旁的沈从安也皱紧眉头,显然对这道赐婚圣旨始料未及。
    太监将圣旨递到凌燕面前,笑容依旧,语气却带着几分催促:“凌大小姐,快接旨吧。能得陛下赐婚,嫁与五皇子殿下,这可是天大的福气啊。”
    凌燕握着圣旨的指尖微微发白,脑海中飞速思索 —— 皇帝突然赐婚,绝非单纯的赏赐。二皇子倒台后,储位之争只剩下五皇子和萧景珩,皇帝此举,分明是想通过联姻拉拢永宁侯府,平衡两位皇子的势力。可她与萧景珩早已达成同盟,若是嫁与五皇子,不仅会破坏与萧景珩的合作,侯府也会彻底卷入储位之争的漩涡。
    “公公,恕臣女斗胆,此婚事关重大,臣女……” 凌燕深吸一口气,正想以 “需与父亲商议” 为由拖延,却被永宁侯打断。
    “臣接旨!谢陛下恩典!” 永宁侯上前一步,接过圣旨,对着太监拱手道,“劳烦公公跑一趟,侯府定会备好薄礼,送公公回宫。”
    太监满意地点点头,又说了几句吉祥话,便带着随从离开了。待太监走后,凌燕立刻看向永宁侯,语气急切:“父亲,您为何要接旨?您明知道,我与五皇子素无往来,而且……”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永宁侯打断她的话,神色沉重,“可这是陛下的圣旨,君无戏言,我们若是抗旨,便是欺君之罪,侯府会因此陷入灭顶之灾。”
    沈从安也走上前,低声道:“婉儿,你父亲说得对。陛下此举,明显是想借侯府的势力制衡五皇子和七皇子。你若是抗旨,不仅会惹怒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