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幼弟被惑生嫌隙,查账追凶破阴谋 (第1/3页)
    凌燕抱着啜泣的凌轩,指尖轻轻梳理着他额前的碎发,声音柔得像深秋的月光:“轩儿,母亲犯的错,不是靠你听话就能弥补的。但你要记住,不管母亲在哪里,姐姐永远是你的亲人,会一直陪着你。”
    凌轩渐渐止住哭声,小脑袋靠在凌燕的肩膀上,瓮声瓮气地问:“真的吗?姐姐不会像母亲那样离开我吗?”
    “不会。” 凌燕轻轻拍着他的背,“姐姐答应你,永远不会离开轩儿。”
    哄睡凌轩后,凌燕回到自己的院子,却没了睡意。青黛端来安神汤,见她眉头紧锁,轻声问:“小姐,您还在担心小少爷吗?”
    “嗯。” 凌燕接过汤碗,热气氤氲了她的眼眸,“轩儿年纪小,正是需要亲人陪伴的时候。柳氏虽然罪有应得,但她毕竟是轩儿的母亲,我怕他心里会留下阴影。”
    更让她担忧的是,柳家绝不会甘心柳氏伏法,说不定会从凌轩身上下手 —— 用亲情拉拢这个年幼的孩子,借他的口打探侯府的消息,甚至教唆他与自己产生间隙。
    “明日起,你多派两个可靠的丫鬟,跟着轩儿读书、玩耍,别让他单独接触府外的人。” 凌燕叮嘱道,“尤其是柳家的人,绝不能让他们靠近轩儿。”
    青黛连忙应下:“小姐放心,奴婢会安排好的。”
    可凌燕担心的事,还是在三日后发生了。
    那天清晨,周先生来教凌轩读书时,发现往日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仅不肯背书,还故意将墨汁洒在课本上。周先生无奈,只能将情况告诉凌燕。
    凌燕赶到书房时,正看到凌轩坐在椅子上,背对着门口,小肩膀一抽一抽的。她走过去,轻声问:“轩儿,怎么了?为什么要跟先生发脾气?”
    凌轩猛地转过身,眼眶通红,带着几分委屈和愤怒:“姐姐骗人!你说母亲是去反省,可昨天我听到府里的丫鬟说,母亲被关在大牢里,还会被处死!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却故意瞒着我?”
    凌燕心里一沉 —— 定是有人在凌轩面前搬弄是非。她蹲下身,看着凌轩的眼睛,语气诚恳:“轩儿,姐姐没有骗你。母亲确实在大牢里反省,但只要她真心悔改,父亲或许会从轻发落。那些丫鬟的话,不一定是真的,你别轻信。”
    “不是假的!” 凌轩用力摇头,“昨天有个穿青衣服的嬷嬷来看我,她说她是母亲娘家的人,还说母亲是被姐姐冤枉的,姐姐就是想害死母亲,好独占侯府!”
    柳家的人果然来了!凌燕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但面对凌轩,她还是压下了怒火,耐心解释:“轩儿,那个嬷嬷是柳家的人,她在骗你。母亲毒害外祖母的事情,有很多证据,不是姐姐冤枉她。你想想,若是母亲没有做错事,父亲怎么会把她关起来呢?”
    “我不信!” 凌轩甩开凌燕的手,跑向门口,“你就是坏人!我再也不要理你了!”
    看着凌轩跑远的背影,凌燕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青黛在一旁气愤地说:“小姐,肯定是柳家的人故意教唆小少爷,想让你们姐弟反目!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 凌燕深吸一口气,“轩儿还小,容易被人误导。我们得想办法让他明白真相,不能让柳家的阴谋得逞。”
    她决定先从查账入手 —— 之前发现柳氏贪墨的十万两银子,大部分转移到了柳家,或许能从账目中找到柳家的把柄,让凌轩看清柳家的真面目。
    接下来的几日,凌燕几乎天天泡在账房里,与张嬷嬷一起核对柳氏掌权时的账目。张嬷嬷在凌燕的指导下,越来越熟练,很快整理出了一份详细的 “资金流向表”,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柳氏每次转移银子的时间、数量和接收人。
    “小姐,您看这里。” 张嬷嬷指着表上的一处记录,“去年三月,柳氏从府里支走了两万两银子,说是‘给柳家周转生意’,但根据我们查到的消息,柳家根本没有做什么生意,反而在城郊买了一处大宅院,还买了不少良田。”
    凌燕接过表,仔细看着上面的记录,眉头越皱越紧:“柳家没有正经生意,却能买宅院、置良田,这些钱肯定是柳氏从侯府贪墨的。还有这里,去年十月,柳氏又支走了一万两银子,接收人是‘柳家管家柳忠’,这个人你有印象吗?”
    张嬷嬷想了想,摇了摇头:“奴婢没见过柳忠,但听府里的老人说,柳忠是柳氏的远房表哥,为人阴险狡诈,之前在柳家做管家,后来不知道去了哪里。”
    凌燕心里一动 —— 柳忠很可能是柳家转移赃款的关键人物,找到他,或许就能找到柳家贪墨侯府银子的直接证据。
    “你派人去查一下柳忠的下落,” 凌燕对张嬷嬷说,“重点查城郊的那处柳家宅院,看看柳忠是不是在那里。”
    张嬷嬷连忙应下,转身去安排人手。
    凌燕看着桌上的账目,心里暗暗盘算 —— 柳家拿着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