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系统二次升级 (第3/3页)
组负责人展示这个发展路线图,"先解决位置检测和精确驱动这两个基础问题,同时积累可编程控制的经验。”
    “等微电子技术突破了,我们就能快速跟上。"
    这个务实的发展思路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同。
    "我同意赵组长的思路。"负责电气自动化的高工点头说道,"从基础做起,步步为营,这样既稳妥又能为未来打好基础。"
    "位置检测确实是自动化的眼睛。"测量组长老张也表示赞同,"没有精确的测量,再好的控制也是盲人摸象。"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赵四根据知识图谱的指引,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
    测量组开始攻关光栅尺的应用技术,电气组研究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而逻辑电路组则开始设计简单的指令读入装置。
    各个小组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形成了良好的研发氛围。
    更让赵四惊喜的是,知识图谱并非静态的。
    随着各个小组取得进展,图谱上相应的节点会逐渐变亮,同时还会显示出与其他节点的关联关系。
    比如当测量组在光栅尺应用上取得突破时,图谱不仅点亮了"位置检测"节点,还提示了这个技术与未来"数控系统"和"机器人技术"的关联。
    这种动态反馈让赵四能够更清晰地把握研发方向,及时调整资源配置。
    他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应对各种技术问题,而是能够主动布局,引导整个研发团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周后,各个小组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测量组成功将光栅尺应用于一台旧机床的定位检测,精度比原来提高了十倍。
    电气组设计出了稳定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精度达到了预期。
    逻辑电路组则制作出了简单的纸带读入装置原型。
    赵四将各组的成果集中展示,组织了一次跨小组的技术交流会。
    看着这些实实在在的进展,研发团队士气大振。
    "同志们,我们正在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工业自动化道路。"
    赵四在总结时说道,"虽然现在还很简陋,但每一步都是扎实的。”
    “我相信,只要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我们一定能够攻克数控系统这个堡垒。"
    散会后,赵四再次将意识沉入系统空间。
    看着那扩大后的存储空间和日益清晰的技术发展图谱,他对未来的道路看得更加明白了。
    现在的每一步积累,都是在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做准备。
    而当条件成熟时,凭借这些前期积累,他们一定能够快速实现技术跨越。
    系统空间的这次升级,不仅给了他导航图,还给了他足够的"弹药储备"。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图谱指引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而在图谱的深处,那些尚未点亮的节点,正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