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 第76章 理念的碰撞

第76章 理念的碰撞

    第76章 理念的碰撞 (第2/3页)

要从材料升级和结构优化入手…”

    “长远是长远,”王工不客气地打断他,“眼下矿上等着打钻,机器趴窝一天损失多大?先得让他们转起来!小赵这法子,能顶用!”

    吴讲师被噎了一下,略显尴尬地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两位年轻技术员则好奇地向赵四询问润滑油脂选型和简易喷淋装置的实现细节,赵四耐心地一一解答。

    小小的分歧,让赵四隐约感觉到不同背景技术人员之间的思维差异。部里的技术员更注重规范和流程,学院派擅长理论分析和长远规划。

    他自己这种从车间摸爬滚打出来的,则更倾向于立足现实条件,解决眼前紧迫的问题,带着一股“土”味儿,却也透着实效。

    下午继续工作。赵四又遇到几个棘手案例。

    一个是关于大型轧机牌坊窗口尺寸精度超差反复修配的难题,上报材料堆砌了大量数据,却抓不住重点。

    赵四仔细研究了维修记录和图纸,发现问题的核心在于多次堆焊修磨导致的基础应力释放不均和基准丧失。

    他不仅提炼了问题,还画了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应力释放的影响和重新建立基准的方法。

    另一个是关于进口数控镗床精度失准的求助,厂方技术人员被复杂的数控系统吓住了,不敢动。

    赵四结合自己有限的数控知识和对机械精度的理解,判断问题可能出在基础沉降导致的光栅尺读数头与尺身相对位置变化,而非复杂的伺服系统故障,建议厂方先进行基础检测和光栅系统校准。

    他的处理方式,再次引起了王工的注意。休息时,王工踱步过来,拿起赵四整理的几份摘要看了看,难得地多说了几句。

    “问题抓得准,建议也实在,不像有些人,尽整些花架子,听起来好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你这风格…在基层干过不少年吧?”

    “在轧钢厂和一重厂干了两年,主要是跟设备打交道,解决现场问题。”赵四谦虚地回答。

    “嗯,看得出来。”王工点点头,“厂里来的,和坐办公室的就是不一样。”

    “踏实点好。以后遇到拿不准的共性难题,或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