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再次被挖坑 (第2/3页)
毛坯不同位置轻轻敲击,侧耳倾听反馈回来的声音。声音沉闷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嘶哑”,不够清脆均匀。
    是内部有缺陷?沙眼?或者是熔炼时成分不均导致硬度波动?
    钱鑫鑫凑过来,憨憨地问:“四哥,这活儿急不?要我帮忙搬吗?”
    赵四看了他一眼:“不用。你继续练你的刮研,没练到能刮出花来不准停。”这小子手还太糙,这活儿不能让他碰。
    打发走钱六金,赵四眼神冷了下来。郭德铁这老小子,够阴的。用这种料,明摆着是要他栽个大跟头。
    直接揭穿?没证据,郭德铁完全可以推说不知情,反而打草惊蛇。
    不干?更不行,郭德铁立马就能扣个“挑活”、“畏难”的帽子。
    赵四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想阴我?那就让你看看什么叫绝对的技术碾压!
    他没声张,按部就班地开始干活。划线,粗铣基准面。
    动作依旧沉稳,但切削参数却悄然调整了。进刀量减小,转速适当降低,切削液加大浇注量,避免局部过热应力集中。
    粗加工完,他仔细检查每个工件的表面,尤其关注刀痕的均匀度和铁屑的颜色、形态。果然,在一些区域,铁屑的断口和颜色略有差异,印证了他的判断。
    精加工阶段,才是真正的考验。郭德铁等着就是这里出问题。
    赵四屏息凝神,将八级工的手感和对材料的预判发挥到极致。
    下刀更加谨慎,凭手感感知着刀具传来的每一丝细微振动和阻力变化。遇到感觉“发虚”或“发硬”的区域,立刻微调进给,或轻或重,因“料”施刀。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看似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一次走刀都蕴含着极高的精准控制和风险预判。就像高手走钢丝,看似平稳,脚下却是万丈深渊。
    旁边工位的老师傅偶尔抬头看一眼,只觉得赵四今天干活格外“细致”,速度似乎慢了点,但出来的活儿依旧漂亮,也没多想。
    郭德铁假装巡视,过来溜达了好几趟,看到赵四工位上已经堆起了几个加工完的工件,表面光洁,尺寸精准,丝毫没有崩裂或变形的迹象,心里开始打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