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构建“橄榄型”的社会经济结构 (第1/3页)
    林南东把高健和陈捷叫到一起,组成了一个搭档。
    “高健,你年纪比陈捷大,又是经济学科班出身,这次的课题,专业方面,你来主导。”林南东先是给高健定了调子,给了他足够尊重。
    然后,他又对陈捷说道:
    “陈捷,你脑子活,多向高健同志学习请教,给他当好助手,把资料服务工作做好。”
    “好的,林处。”两人同时点头。
    攻关小组的工作,正式开始。
    林南东将两人安排在一间小会议室里,让他们先拿出一个初步报告框架。
    “高科,”陈捷一坐下,就主动给高健倒了一杯水,姿态放得极低,“这次可全靠您了,经济学那些模型、数据,我不是很懂,您就是我的老师,您指哪儿,我打哪儿。”
    高健有些受宠若惊。
    没想到对方对自己这个边缘人,竟然如此谦虚客气。
    高健心中那点因为长期不受重用而产生的郁闷,瞬间消散了不少,他扶了扶眼镜,认真道:
    “陈捷同志,你太客气了,我们互相学习,一起把工作做好。”
    高健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他打开电脑,调出各种经济数据图表,开始向陈捷讲解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你看,陈捷,我们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三驾马车的失衡。”高健指着屏幕上的曲线图,专业地分析道,“过去我们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来拉动增长,消费这驾马车的动力明显不足。”
    “所以,我们报告的核心,应该围绕如何‘启动内需,刺激消费’来展开。”
    这是一个非常主流,也非常正确的观点。
    陈捷认真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随即,他像一个好奇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高科,您说的太对了,我完全赞同,但我有一个地方没想明白,我们老百姓手里也不是完全没钱,为什么就是不敢花呢?是不是因为心里没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