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权力之巅:从中央选调生开始 > 第54章 陈捷在研究室的学习生活

第54章 陈捷在研究室的学习生活

    第54章 陈捷在研究室的学习生活 (第3/3页)

国家机器的运转紧密相连。

    陈捷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写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未来某项国家政策的一块基石。

    这种感觉,让他无比着迷。

    他就像一块被扔进瀚海的干瘪海绵,以一种近乎贪婪的姿态,疯狂地吸收着这里的一切养分。

    研究室资料馆,成了陈捷新的图书馆。

    这里存放着大量不对外公开的内部研究报告、历史文献、以及历次重要会议背景资料。

    这些在外界看来珍贵无比的秘辛,在这里,只是最基础的工作素材。

    陈捷每天都沉浸在这些故纸堆里,灵魂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这个国家过去六十年的每一次重大决策进行着无声对话。

    他看到了成功,也看到了曲折,看到了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也看到了基层执行中的种种偏差。

    这种以上帝视角复盘历史的感觉,让他对权力运行逻辑、政策制定的艺术,有了远超上一世的、更加深刻的理解。

    而陈捷的谦逊与好学,也很快赢得了处里所有老同志的好感。

    文稿二处的老张,是国内宏观经济史的专家,陈捷便时常拿着一些关于建国初期经济政策的资料,虚心向他请教。

    “张老师,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当年我们要在已经有了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项目基础上,还要提出大干快上的口号?这在客观上不是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经济结构失衡吗?”

    面对陈捷这种学生气十足的问题,老张总是乐于解答。

    他会从当时的国际环境、国内的赶超心态、以及领导人个人风格等多个角度,为陈捷细细剖析。

    而陈捷总能在解答基础上,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那您说,这种热情驱动的经济模式,背后反映的是不是一种我们民族性格深处,对于‘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焦虑?这种焦虑,在今天,是不是依然以某种形式,影响着我们的决策?”

    这种举一反三、直指本质的追问,常常让老张这样的老专家都陷入沉思,继而对这个年轻人的悟性赞不绝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