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先思考手里有多少张可以打的牌 (第1/3页)
“会长考虑得非常周到。”陈捷再次表示了赞同,然后提出了一个补充建议,“我完全同意会长的分工,只是,我有一个小小建议,为了更好地体现我们筹委会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建议在我和林薇副主任下面,再细分几个工作小组。”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一边画图一边说:
“我负责的内容策划这一块,可以分为‘议题研究组’和‘嘉宾联络组’,议题组专门负责将我们的大方向,细化成一个个具体、有吸引力的分论坛议题,嘉宾组则专门负责对拟邀嘉宾进行背景研究,寻找最合适的邀请切入点。”
“林薇副主席负责的这一块,可以分为‘宣传推广组’、‘外联赞助组’和‘会务后勤组’,各司其职,责任到人。”
陈捷画出了一个清晰组织架构图。
王晨在最顶端,下面是两位副主任,再往下是各个职能小组。
王晨眉头一皱,本能地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
这个架构图看起来确实更科学、更高效。
陈捷没等他反对,便继续说道:
“至于各小组的组长人选,我觉得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如学术部的李响同学,他虽然平时话不多,但专业功底极其扎实,对我国的立法史非常有研究,让他担任议题研究组组长,再合适不过。”
“还有文艺部王乐乐,她做事细心,形象也好,可以去负责嘉宾接待工作,我们不能只局限在自己分管的部门里用人,应该把整个学生会优秀人才都调动起来。”
陈捷这番话,说得大公无私,冠冕堂皇。
但王晨的心却猛地一沉!
陈捷这是在切香肠!
通过细化组织架构,名正言顺地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小组长”职位,然后,再以唯才是举的名义,将那些不属于王晨派系、甚至是被边缘化的中间派成员,安插到这些关键执行节点上!
比如那个李响,王晨知道他,一个书呆子,平时跟陈捷关系不错。
让他去负责议题研究,那整个论坛要讨论什么,不就完全被陈捷和他的朋友控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