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凶手大概率就在他们当中! (第1/3页)
孙荣的话,像一记鞭子,抽散了会议室里弥漫的颓丧之气。
他目光扫过一张张疲惫却又不甘的脸,声音沉稳而有力:“案子查到这一步,碰壁是正常的!要是凶手那么好抓,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目前的困境,恰恰说明我们的调查触及到了核心区域,依照我的直觉,这起案子财杀和仇杀的可能性很小,就是情杀,凶手就在我们划定的这个圈子里,所以他的防护才这么严密,才让我们感觉无处下手!”
“接下来的调查方向不变,但要更深入,更细致!重新梳理所有涉案人员的社会关系,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说的,还要去他们的单位、街道、邻居那里走访摸排,挖地三尺也要找出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不为我们所知的隐性联系!”
“第二,不在场证明是最难查的,但也最有可能是凶手的障眼法,是咱们的突破口!一个人说在家,你就去问他的家人、邻居,甚至看看他家那天的水电用量有没有异常!说看电视的,几点,看了什么节目,都要一一对照印证!几个人说在一起吃饭,你就把他们分开,一遍遍地问吃饭的细节,点了什么菜,谁中途上了厕所,上了几次,聊了什么天!只要是谎言,终究会有破绽,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挖出来!”
“第三,抛尸袋的搜寻范围还要扩大,河道上下游,两岸的草丛、树林,都要给我一寸一寸地过!如果能找到更多的尸块,尤其是头颅,案子就可能会有决定性的突破!技术队随时待命,有任何发现,立即勘查!”
孙荣的几句话,如同在迷雾中重新树立了路标,让原本有些迷茫的队伍再次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发力点。
众人纷纷点头,沉闷的气氛被打破,虽然压力依旧,但斗志总算重新燃了起来。
然而,坐在角落的李东,内心却远没有表面上那么乐观。
孙处说的这些,他早在之前分配工作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想过了,今天只是初步调查,后续深挖当然要从细节处着手。
即便孙处不说,他接下来也会找个机会发言。
可这些安排固然是当前情况下最正确、最专业的部署,但李东深知,在九十年代初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这些工作需要耗费的巨大时间和人力成本,以及其结果的高度不确定性。
而从前世这起案子成了悬案来看,接下来的工作进展,恐怕真的不容乐观。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