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分道扬镳了 (第2/3页)
,看得乐瑶与其他新来的流犯们个个都心惊胆战。
正望着,又听一阵刀鞘与甲胄相碰的铮铮声。
一队残兵正从另一头缓慢行来,刀鞘击打着腿甲,发出明显的金属声响。他们应当是打了场恶仗的伤兵,身上的盔甲大多都破裂变形,血垢泥垢混杂,辨不清颜色了,铁甲下的皮袍更是破烂如絮,裹伤的麻布甚至还在渗血。
大多数人都带着伤,有的缺了耳,有的少了指,队伍里为首的武官更是整条左臂齐肩而断,他却只是随意将空荡荡的袖子捆扎起来,依旧身背重刀,单手持缰,目不斜视,浑身皆是肃杀之气。
之前只是听闻边关不太平,流犯们都是锦绣堆里滚出来的,也想象不出其中的残酷,如今突然刺入眼帘,人人都惊愕得说不出话。
原本油滑怠懒的曾监牧一见这支队伍,便立刻收敛了脸上的笑,连忙抬手喝止了流犯:“止步!退避道旁!”
“快快快!”解差如驱赶猪羊般将众人搡至路边,好些人险些摔了,但碍于一路上这些解差的脾气,人们默默相互搀扶一把,都垂头敛息,没人敢出声。
很快,队伍走到眼前了。
那曾监牧也迅速翻下马来,垂首抱拳,肃立在道旁。
残兵踏尘而过,迎风而来浓重的血腥气。
乐瑶心头一震,再抬头时,那伤痕累累的队伍已远去了。
曾监牧缓缓抬起头来,静默片刻,又恢复了原来那副懒散油滑的形容,抠了抠鼻眼儿,不耐烦地吆喝起来,催促解差快点赶着人往前走。
穿过那场子,又走过一条窄短的巷子,里头便豁然开朗了起来。
乐瑶这才后知后觉地回望了一眼。
外头那片场子三面高墙、入口狭窄,形如覆瓮,应当便是古时用来围困敌军的“瓮城”了,后世常说的成语“请君入瓮”,便是入的这个瓮。
而过了瓮城,眼前才是真正的苦水堡。
大唐时没有沿街开设的店铺,黄土路两旁只有横平竖直的夯土坊墙,以坊市分割出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区域。
与长安洛阳等地通常较为低矮的坊墙不同,此处坊墙高厚,墙上密密麻麻全是箭垛与射驽洞,二十步一望楼,三十步一武铺,四处都有戍卒巡梭。
走了约莫半刻钟,没见着多少平头百姓,满目皆兵。
与其说是个戍堡,不如说是个大军营。
北侧似乎是一排营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