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水平几何 (第1/3页)
如今刘备这边上上下下,都觉得张昀乃是料敌机先、算无遗策的“大菜”。
以后怎么样还不好说,但眼下的他确实还没到这个水平。
目前张昀所依仗的,主要还是对历史轨迹的先知先觉。
要论起对今后数年间,天下大势走向的判断,那可谓是当世无人能出其右。
但随着他介入越深,历史走向偏移愈大,这种优势也在逐渐消退。
不过就算到了那时,凭借着对诸多历史人物性情才具的了解,再结合具体的形势发展,张昀依旧能分析推导出不少有用的东西。
但就此时来说,张昀的长项还是在于洞悉大势,擘画方略。(当然了,还有不定期地攀科技树)
但到了具体的战术执行层面,就是他的短板了。不论是理政安民,抑或是刘备关羽所提及的“军略”。
就以“军略”而言,如何行军布阵、如何安营扎寨、临敌交战又该如何指挥应变,张昀都是一窍不通。
因此每当有人问他这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都非常笼统。
比如在曹军退兵时,他建言田豫可“稍作援护”。但这个“稍作”是到什么程度,以及应该怎么“援护”,他就搞不清了。
全看田豫和赵云的临场发挥。
还有就是在某些“军略”问题上,张昀或许能依后世记载中,敌军将领的性格以及惯常战法,结合形势,提出大致方向。
但这些分析判断,很难说到底准不准。起码他自己对敌将是否会如其预期行事,并无十足把握,最终还需要决策之人自行裁断。
简而言之,他很像这个时代标准的“谋士”。只负责分析问题、提供思路……也就是建言献策。
但要让他自己实操,比如亲率大军、临敌指挥。那以他现在的能力,只怕还远逊于“山上扎营、居高临下”的马谡。
而且只就事论事的话,他还能说出个一二三。
如果真遇到认知以外的事,让他只凭管中窥豹,便推测出事情的全盘发展,并且如丞相那般提前给个锦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