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宿醉之后 (第3/3页)
易拿出,是否……”
他本想说“是否该与族中商议”,话到嘴边猛然想起边氏遭难,唯余张昀一人,顿时语塞,神色略显尴尬。
张昀云淡风轻地一笑:“主公何出此言?如今边氏何在?”
刘备喉头滚动了一下,一股酸涩涌上心头。看着眼前少年如此平静地道出家毁族亡,他也不知如何安慰,只觉得胸中堵得慌。几番欲言,最终只化作一声叹息。
张昀没在意他的情绪,接着往下说:
“不过,此新法门,昀所知仅为概略纲要,具体操作之法,尚需在盐场实际试制中反复摸索、调试完善。明日主公拜访糜竺时,还需借机周旋!”
他眼中精光闪动:“主公不妨以此法为引,游说糜子仲。最好能让糜家独自承担在广陵筹建盐场的所有前期开销,并出资支持新法流程的试验改进费用。”
“毕竟此事若成,收益最大者,依然是盐场遍布徐州的糜家!糜竺是个聪明人,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明白。”
“依昀所料,以麋子仲之为人、眼光、胸襟,有极大可能会欣然出资,共襄此举!”
至于张昀这般笃定的判断,则完全是基于原本历史上的发展。
他始终认为如今的糜竺,其格局早已超越了单纯地追逐财富。
他谋求的是家族转型,是政治前途!
尤其在陶谦行将就木、徐州未来扑朔迷离之际,糜竺与陈登倾向刘备入主徐州的态度日益明显。
值此关头,他岂会吝惜些许财货?这笔看似耗费巨大的投资,在其眼中也许更像是在纳投名状?
再者说,“晒盐法”一旦在这个时代成功复现,作为本就垄断徐州制盐业的糜家,也将获得难以估量的庞大收益。
对糜竺来说,这笔钱不论是算“经济账”还是“政治账”,都该毫不犹豫地花出去。
而且如果说此前的糜竺对刘备,只是有选择地支持,那等到“晒盐法”开花结果之后,通过这种深度利益捆绑与合作,即使不嫁妹妹,糜家的一只脚也踏上了刘备的船。
毕竟这天下可没有免费的午餐,哪有只占便宜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