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设工坊造兵器 (第2/3页)
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咱们联盟扛起抗金大旗,就是为了守护百姓、收复失地。而你们制造的兵器,就是士兵们在战场上保家卫国的利器,是咱们抗金胜利的希望。我希望大家能拿出看家本领,用心制造每一件兵器,让咱们的士兵能拿着你们造的武器,多杀金兵,早日将他们赶出江南!”
工匠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尽心尽力制造兵器,为抗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铁匠师傅刘老栓,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曾在东京的兵器监工作了三十年,一手锻造技艺出神入化。他激动地说道:“赵盟主,老臣活了这么大岁数,最恨的就是金兵!他们毁了我的家,杀了我的儿子!我就算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造出最好的刀枪,让士兵们多杀金兵,为我儿子报仇!”
赵玥看着刘老栓坚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她知道,这些工匠不仅是为了生计而来,更是为了心中的家国大义,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
随后,兵器工坊正式开工。炼铁区的高炉率先点燃,熊熊的火焰将铁矿石熔炼成铁水,再铸成铁锭;锻造区的铁匠们挥舞着铁锤,将铁锭锻造成长枪、弯刀的雏形,火星四溅;木工区的木匠们则将优质的木材加工成枪杆、箭杆,打磨得光滑笔直;弓箭区的工匠们则忙着制作弓弦、安装箭羽,将一支支弓箭组装完毕。
赵玥时常会去工坊查看,与工匠们交流制造技艺,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她发现炼铁区的高炉出铁率不高,铁水的质量也不稳定,便与刘老栓等几名经验丰富的炼铁工匠一起研究,改进了高炉的结构,增加了通风设备,还调整了铁矿石与煤炭的配比。经过多次试验,高炉的出铁率终于提高了三成,铁水的质量也变得稳定,为后续的兵器锻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锻造区,赵玥发现工匠们锻造长枪时,枪头与枪杆的连接不够牢固,容易在战斗中断裂。她便建议工匠们在枪头与枪杆的连接处增加一个铁箍,并用铆钉固定,同时在枪杆内部嵌入一根细铁条,增强枪杆的强度。工匠们按照这个建议改进后,锻造出的长枪不仅更加坚固耐用,还减轻了重量,更适合士兵在战场上使用。
在弓箭区,赵玥看到工匠们制作的弓弦多是用普通的麻绳,容易受潮断裂,便让人从江南的蚕农手中收购了大量的蚕丝,经过特殊处理后制成弓弦。这种蚕丝弓弦不仅强度高、弹性好,还不容易受潮,大大提高了弓箭的射程与精度。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赵玥还借鉴了朝廷兵器监的 “流水线” 生产方式,将兵器制造的各个环节分解开来,让工匠们各司其职,专门负责某一个环节的生产。例如,有的工匠专门负责锻造枪头,有的专门负责***杆,有的专门负责****。这种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