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鼓励农耕保粮食 (第3/3页)
夏时节,宣城周边的农田里,绿油油的麦苗已长得齐腰高,随风摇曳,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田埂边的蔬菜地里,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挂满了枝头,长势喜人;村庄里的农家小院中,鸡鸭成群,牛羊肥壮,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赵玥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也是联盟抗金的基础。只有保障了粮食供应,百姓们才能安居乐业,联盟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抗击金兵,守护江南。
一天傍晚,赵玥来到水阳江畔的农田,看到王伯正带着家人在麦田里除草。她走上前,与王伯一起劳作,问道:“王伯,今年的麦子长势这么好,估计能有多少收成啊?”
王伯直起身,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说道:“赵盟主,托您的福,今年的麦子长得比往年好太多了!估计一亩地能收个三百多斤,我家三亩地,能收一千多斤呢!除了自己吃,还能卖不少钱,明年还能再多种几亩!”
赵玥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这就好,只要大家能有好收成,能过上好日子,咱们的辛苦就没白费。”
王伯看着赵玥,真诚地说道:“赵盟主,要是没有您的好政策,咱们老百姓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啊!您放心,咱们一定好好种地,多打粮食,支持联盟抗金,把金兵早日赶出江南!”
赵玥心中一暖,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百姓们的认可与支持,就是联盟最大的力量。
到了秋收时节,宣城迎来了大丰收。农田里,金黄的麦子沉甸甸地压弯了麦秆,农民们挥舞着镰刀,忙着收割麦子,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场院里,晒满了金黄的麦子、稻谷,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的清香;百姓们的家中,粮囤里堆满了粮食,再也不用像往年那样担心饿肚子。
农耕司统计的数据显示,宣城当年的粮食总产量比往年增加了五成以上,不仅满足了百姓们的口粮需求,还为联盟储备了充足的粮草,足够联盟数万士兵食用一年以上。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家畜养殖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联盟提供了大量的蔬菜、肉类、丝绸等物资,极大地改善了士兵与百姓们的生活。
站在宣城的城楼上,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听着百姓们的欢声笑语,赵玥心中满是坚定。她从怀中掏出父皇的白玉佩,轻轻贴在胸前,轻声说道:“父皇,母后,女儿做到了。女儿推行农耕政策,让宣城的百姓们有了饭吃,让联盟有了充足的粮草。女儿知道,这只是抗金事业的基础,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们。但女儿有信心,有这些勤劳的百姓,有这些充足的粮草,我们一定能守住江南,一定能将金兵赶出大宋的土地,完成您的遗愿。”
夜风拂过,带来了农田里粮食的清香,带来了百姓们的欢声笑语,带来了军营中士兵们训练的呐喊声。赵玥知道,农耕政策的成功,不仅为联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让百姓们更加坚定了支持联盟抗金的决心。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发展生产,壮大力量,终有一天,他们会将金兵彻底赶出大宋,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让百姓们永远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