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陈烈承诺助召集 (第3/3页)
重他们的家国情怀。对于每一个前来报名的人,她都会亲自询问:“你为什么要加入义军?”只有那些回答“为了赶走金兵,保护百姓,收复失地”的人,才能通过选拔。她知道,一支有信仰的队伍,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在训练方面,赵玥按照陈烈留下的方法,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天天不亮,士兵们就起床进行体能训练,跑步、举重、攀爬,增强体力;上午则进行武器训练,练习握刀、射箭、长枪刺杀,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担任教官,手把手地教导;下午则进行战术训练,演练阵型、配合、偷袭,让士兵们熟悉各种作战方式。
赵玥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每天和士兵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休息。她的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身上也添了不少新的伤口,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士兵们看着公主殿下都如此努力,更是不敢懈怠,训练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除了训练士兵,赵玥还注重与百姓的联系。她组织士兵们帮助百姓耕种田地、修缮房屋,还在常州城内设立了粥棚,为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食物。百姓们看义军不仅不欺压他们,还处处为他们着想,对义军的好感越来越深,不仅主动为义军提供粮草和衣物,还经常向义军传递金兵的消息,成为了义军最坚实的后盾。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天下午,赵玥正在练兵场上指导士兵训练,忽然看到远处的山路上,出现了一队骑兵的身影。为首的那个人,穿着熟悉的铠甲,手持“靖难剑”,正是陈烈!
“陈将军回来了!”士兵们欢呼起来,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朝着山路的方向跑去。赵玥也激动地迎了上去,她看到陈烈的身后,跟着十几个穿着不同铠甲的将领,每个将领的身后,都跟着几百名士兵,加起来足足有一千多人!
陈烈翻身下马,快步走到赵玥面前,脸上满是笑容:“殿下,老臣不负所托,将濠州、滁州的弟兄们都带来了!”他身后的将领们纷纷上前,对着赵玥单膝跪地,齐声喊道:“末将参见公主殿下!愿追随殿下,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赵玥看着眼前的将领和士兵们,眼中满是激动的泪水。她知道,陈烈的归来,不仅带来了一千多名精锐士兵,更带来了希望——这支由不同义军组成的队伍,终于凝聚在了一起,成为了一支真正能与金兵抗衡的力量。
她走上前,扶起为首的李继隆将军,声音哽咽却坚定:“各位将军,各位弟兄,欢迎你们加入!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们将并肩作战,赶走金兵,收复大宋河山,让百姓们重新过上安稳的日子!”
将领们和士兵们齐声喊道:“赶走金兵!收复河山!”声音震彻云霄,在常州的上空回荡,久久不散。
当天晚上,天宁寺里再次摆起了庆功宴。这一次,比上次更加热闹,一千多名士兵围坐在练兵场上,喝着酒,吃着肉,谈论着未来的抗金计划。陈烈坐在赵玥身边,向她介绍着各个将领的特长:“李将军擅长骑兵战术,张将军精通水战,王将军熟悉金兵的布防……有他们相助,我们以后的仗,会打得更顺利。”
赵玥点点头,心中充满了信心。她看着眼前这些为了家国而战的将领和士兵们,看着远处常州城内的灯火,知道自己离父皇的遗愿,离收复失地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夜深人静时,赵玥再次打开锦盒,看着里面的遗诏、兵符、玉佩和陈烈留下的令牌。她轻轻抚摸着这些信物,在心中默念:“父皇,母后,你们看到了吗?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强大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抗金的队伍。女儿一定会继续努力,带领大家,早日把金兵赶出大宋,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窗外的月光皎洁,洒在天宁寺的每一个角落,也洒在赵玥的身上。她知道,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依旧充满了挑战,可她不再孤单——她有陈烈这样的良将,有周峰这样的忠臣,有一千多名并肩作战的弟兄,还有千千万万支持她的百姓。她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打不赢的仗,大宋的复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