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 章 富贵园林 (第2/3页)
出了驿站,马车沿着官道再行十数里,巍峨的永和城城墙便映入眼帘。
作为南北水陆枢纽,此地的繁华自不必说,而能在如此要冲之地稳坐知府位置的,也绝非寻常角色。
这位知府的“知情识趣”可谓做到了巅峰。
肖尘一行人的车驾还未抵达城门,就已有一名身着得体青衣、管事模样的人带着几名伶俐的小厮候在道旁。
见到马车,那人立刻上前,态度恭敬却不谄媚,言语周到地表明身份,是奉知府大人之命前来迎候逍遥侯,并早已备好了引路之人。
进城之后,更是无需多问,直接被引至城南一处环境极为幽雅的庄园。
据那管事介绍,这园子原是一位本地富商的产业,那富商对侯爷仰慕已久,听闻侯爷驾临,特意临时腾出,以供侯爷歇脚。
园内一应物事俱全,甚至连床榻被褥都悉数换成了崭新的,考虑得可谓细致入微。
最妙的是,那位永和知府听闻肖尘不喜与官场中人虚与委蛇,竟连面都未曾露一下,便将一切安排得妥妥贴贴,这份“情绪价值”算是给拉满了。
肖尘对此倒也受用。他早已过了纠结对方是清官还是贪官的阶段。
实际上,在这封建时代,所谓的清官与贪官,很多时候只是对士绅豪族而言有所区别,对于最底层的农民来说,境遇未必有本质改善,毕竟都没把他们当人看。
能做到眼前这般知情识趣,不把路走死,不来强行攀附,在他眼中已经算是难得的地方官了。
真正的“与民同乐”、体恤疾苦,一个时代也出不了几个。
他想起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官员的名声往往在本地不显,甚至在当地百姓口中风评一般,其“好官”的名声却能远播千里,在外地被传得沸沸扬扬。
无他,只因当地的人亲眼见过他们是什么样子,而外面的人,只能听到经过美化的传说和奏章上的溢美之词。
肖尘放下了对官场那点不切实际的执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