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 第十五章 内政的基石

第十五章 内政的基石

    第十五章 内政的基石 (第2/3页)

择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县作为试点。由荀家出面,派遣族中精干得力、熟悉田亩事务的子弟,协同州牧府选派的可靠官吏,组成联合工作组。采用“联保互查”之法,即以村、亭为单位,令农户相互担保,互相监督申报田亩和人口的真实性,并设立明确的奖惩机制。此举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借助民间相互监督的力量,减少官吏亲自下乡可能引发的直接冲突。待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形成成熟模式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稳妥地向其他郡县推广。

    其二,关于部分郡县粮种短缺的燃眉之急。她提出了“双管齐下,应急与长远结合”的方案。一方面,由州牧府正式出面,以“借贷”或“征调”的名义,向颍川、汝南等地家底丰厚的世家大族,平价或略低于市价借贷他们往年的陈粮旧种,或直接征调一部分,并出具州府公文,承诺秋后按约定方式归还或抵扣税赋,将他们的利益与州府政策进行初步绑定。另一方面,立即派遣精明强干、熟悉商路之人,携带部分府库金银,秘密前往目前相对安稳、且盛产稻米的徐州下邳、广陵一带,或者南下至荆州北部边境,紧急采购一批生长期较短的早熟稻种。采购回来后,优先、快速地分发给那些最急需、且愿意配合州府政策的农户手中,以确保不误农时,稳定民心。

    这整套方案,既有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既借助了士族的力量又充分考虑和照顾了底层百姓的实际困难,同时还兼顾了应急处理与长远制度建设的结合,可谓面面俱到,思虑周详,远超堂下那些空谈的文人。

    刘湛心中大定,当即不再犹豫,轻轻咳嗽一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他拿起那张薛涛笺,并未说是何人所献,只是以平静而肯定的语气,将荀妤条陈上的要点,清晰有力地复述并解释了一遍,并当场宣布采纳此方案,命相关从事、掾史立刻据此制定详细执行细则,分头落实。

    堂下众从事起初还有些愕然,待听完这具体而微、操作性极强的方案后,脸上纷纷露出恍然、钦佩乃至一丝惭愧的神色。之前的争论瞬间烟消云散,众人再无异议,各自领命,匆匆离去部署,议事厅内原本沉闷压抑的气氛为之一清。

    事后,刘湛特意让其他人先退下,只留下荀妤。他看着眼前这位云鬓轻绾、眉目如画,却胸有丘壑的女子,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欣赏与感激,由衷地赞叹道:“妤儿今日这番谋划,真可谓切中肯綮,如庖丁解牛,直指要害,瞬间解我难题。若非你洞察关键,提出这切实可行的方略,那群书生……恐怕真要引经据典,争论到天黑,也拿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语气中带着轻松的笑意,也有一丝后怕。

    荀妤闻言,并未露出丝毫得意之色,只是微微欠身还礼,脸上保持着惯有的冷静与清醒,声音平和地说道:“湛郎过誉了。此间所论,其实皆乃治理地方的寻常道理,并无甚出奇之处。只是诸位先生或是初来乍到,不明豫州各地具体情况与势力盘根错节的复杂;或是过于拘泥书本,未能结合实际灵活变通罢了。”她顿了顿,抬起清澈的眼眸,看向刘湛,语气变得更为深入,“内政之道,千头万绪,归根结底,贵在‘知人善任’与‘明察下情’八字。尤其在颍川乃至整个豫州,诸多世家大族关系盘根错节,利益交织。处理政务,不可一味依靠强硬手段,那样易生抵牾,酿成祸患;但亦不能过分迁就退让,否则政令不出州府,威信扫地。需得刚柔并济,如同执笔,既有中锋的骨力,也需侧锋的妍润,关键是要找到那个能让各方勉强接受、至少不强烈反对的平衡之点。”

    她走近两步,指着刚才议事时使用的豫州地图,具体解释道:“譬如这清核田亩,直接触及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若像某些人所言,强行推动,派酷吏下乡,无异于抱薪救火,必生巨大阻力,甚至可能引发局部动荡。但若换一种方式,借力打力,像条陈中所说,让部分较为开明、或与荀家关系密切的士族参与其中,使他们的一部分利益与州府的政策部分绑定,让他们意识到配合州府亦有其好处,至少不全是损害,那么推行起来的阻力便会小很多,往往能收到事半而功倍之效。这便是我方才所说的‘平衡之点’。”

    刘湛凝神静听,心中深以为然。他明白,荀妤此刻不仅仅是在就事论事地出谋划策,更是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他传授与这个时代根深蒂固的士族阶层打交道时所必须掌握的微妙分寸和潜规则。她的存在,如同一座精巧而坚固的桥梁,有效地连接着他这个思维观念迥异于常人的“外来者”与盘根错节的本土势力之间,使得各项看起来美好却可能“水土不服”的政策,能够找到更合适的切入点,更顺畅地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